飛躍歌台 (第2篇 ).田時清:憑實力娛樂觀眾 翻唱老歌別叫唱口水歌

報導:許雅玲

圖片:受訪者提供

麗聲唱片製作宣傳主任田時清表示,大馬歌舞團近千個,但都掛名為“娛樂製作公司”,表演歌手更是不計其數。

他強調,側看大馬歌台現象,不妨留意鄰國新加坡做法:政府大力推動歌台文化,社會階層,包括媒體人士,公平看待歌台的台前幕后發展,並且給予正面肯定!

大馬歌手在新加坡歌台演出,基本會獲得禮遇:觀眾會提早入場,演出完畢后才離場。一些細節動作,讓歌手覺得特別暖心。

冠軍歌王莊學忠更曾得到“巨星”式禮遇:小販將5年積攢的金錢投資辦歌台,重金邀請莊學忠登台;80歲的粉絲下廚為他烹煮美味齋菜。

田時清說:“新加坡不只認可歌台草根文化,還會舉辦歌王歌后頒獎典禮,肯定歌台歌手表現。也許,大馬娛協獎可以增加最佳舞台藝人獎,肯定歌台歌手的付出。”

不知情別亂詆譭

實際上,大馬歌台的局外人,因為不了解歌台的實際情況,對于收來的路邊風或媒體訊息,照單全收,以為歌台只唱口水歌、表演老土、作風隨便、愛慕虛榮……

就拿“口水歌”來說,中港台的大牌演繹老歌,被捧為唱“經典名曲’,大馬歌台歌手選唱老歌,便被說是唱“口水歌”。

“就算歌台歌手唱得不好,也不應該用帶有貶義的‘口水歌’來區分他們。”田時清說:“現代社會真的太勢利了。不管歌台歌手或唱片歌星,同樣都是在舞台上演出呀。”

大馬的歌手在廟會歌台演唱,台灣天后張惠妹在體育館演出,大家一樣是賺取演出酬勞,只是工作環境不同,觀眾不同而已。

“台灣的天王天后,都會尊重老一派歌手,就算歌路不同,人氣不同,他們亦不會攻擊前輩說你們的圈子比較低級。”他說:“遺憾的是,負面的說法較常出現大馬歌台圈子。”

自認高檔的同行,以酸葡萄心態“攻擊”歌台歌手:你們唱新年歌太老土,唱‘不了情’是口水歌。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田時清忍不住反問:每年聖誕節,你們都唱聖誕歌,這不老土嗎?你們唱‘My Way’,不覺得這也是口水歌嗎?

通常,被問到的同行,都支吾回不上話來。

福建潮州人熱愛廟宇歌台

田時清笑說:“在跑歌台的過程中,我發現,不管在馬新或印尼,主要都是福建人和潮州人在推動歌台文化!尤其中元節和九王爺誕,廟會歌台都是福建人在辦。客家人多的馬口和芙蓉,比較少辦歌台。”

即便如此,大馬歌手蜂擁出國淘金的印尼和泰國,卻沒舉辦中元節七月歌台的習俗,歌手均會集中火力在馬新演出。

說起來,中元節是歌手都會爭取演出的時節。擅長演唱福建歌曲的侯美儀,她的7月歌台記錄是:全馬演出35場。雖然累足一個月,但熱愛舞台的她卻相當享受。

想要感受大馬廟會的蓬勃,歌台的精彩演出,不妨在即將來臨的中元節,往福建人多的檳城、巴生、麻坡和峇株巴轄轉一轉。

侯美儀福建歌頂呱呱

15歲時,侯美儀一開嗓唱福建歌,便讓已故唱片製作人范俊福驚喜:太有鄉土韻味!馬上簽下她當歌手。當時,還在唸書的美麗少女,先在廟會的歌台出道,一年后才錄製個人專輯。

“2008年,製作人帶我去台灣,發行了專輯《阿花》。正是那時候,大馬歌台觀眾開始注意到本地的福建創作,我也正式擁有自己的首本名曲。”她說。

后來,演唱電影《881》(描述新加坡福建歌台文化)的主題曲“凍未條”,更讓馬新的安哥安蒂注意到侯美儀。

“馬新的歌台觀眾,不只愛聽歌,還會掏錢去學唱歌,水平相當高,得到他們的賞識,讓我很開心。但最令我感動的是:歌迷會點唱我在第一張專輯的主打歌‘大肥妹’,證明歌迷有注意我的歌。”她說。

肯拚博收入好過經理

30年在娛樂圈的工作歷練,讓田時清體悟:演藝工作沒有高低之分,同行之間,話不要說得太滿或太絕,也許哪天,廟會或商團肯高價聘請更多類型歌手演出,讓他們發揮本能,賺取收入。

用計算機按一按,發片歌手的唱酬,一場至少有800令吉,一個月努力唱足30天,收入比大經理還好,供樓供車都不成問題。

他強調,“歌手根本不需走歪路。懇請大家去看歌手的實力和表演深度,看他或她,是怎樣把歡樂氣氛帶給現場觀眾。”

謹慎理財生活無憂

有人批評,歌台歌手虛榮心強,錢賺得快亦花得快。

資深歌台表演歌手侯美儀坦言,“表演是我的事業,我也賺到自己想要的屋子、車子,投資儲蓄保險。雖然,我不亂花錢,但不至于一毛不拔。女孩最愛的名牌包,擁有一個就好,手機三年換一個,這也不過分。”

田時清補充:“錢財來去一場空,這跟歌手的行業無關,而是關係著個人的理財和消費觀念。任何行業都一樣,生意好景時,不懂得守業,每天大吃大用又豪賭,最后必然傾家蕩產。”

侯美儀笑稱,“只要努力演出,歌手不會活不下去。當然,想要發達,歌手必須學會投資。”

市道好歌台邀約不斷

歌台的蓬勃,跟社會經濟繁榮息息相關。

“酬神要熱鬧。歌台從晚上8點開到午夜12點,4小時的節目,只是聘請歌手來唱,可能經費不足,並且十分單調。很多神廟會要求歌舞團負責三分之二的演出,壓軸由歌手來擔當。”田時清說。

過去,有本事聘請歌台的神廟,都是大規模的神廟。現在歌台普遍至這種程度:每個花園住宅區,華人會自主籌辦七月歌台,祈求國泰民安。

“辦過一次歌台后,神廟會盡量不停辦。經濟不好的時候,可以縮小來做,往年做3晚歌台請8位歌手,今年只做一晚請一位歌手。”

下台打招呼非傷風敗俗

有時候,歌手表演完畢后,會下台跟熟識的廟會理事或負責人打聲招呼,旁邊的觀眾便會指指點點,還有家長還帶著怒氣拉孩子離場。甚至,事后出現誇張報導:女歌手下台喝酒…..

這些情形,被心思細膩的歌手看到,深感無奈又難過:歌手的行業很正常,為什么外人要先入為主給予負面評價?歌手禮貌地下台打招呼,並沒做傷風敗俗之事。

“大馬歌台的經費,很多都是華社成功人士贊助,他們只是要搞一個喜慶活動,沒參雜不良意圖。”

◆大馬歌台

*觀眾遲到早退。

*傳承香港演唱會方式:歌手話不多,以唱歌娛樂為主。歌手話多會被抗議:話這么多,不如回家看綜藝節目。

*不重視司儀,發片歌星唱酬高過歌台歌手。

*採用影音光碟播歌方式,音樂裡有和音效果。電腦伴唱,觀眾點歌範圍更廣泛,但歌手未必懂唱。

◆新加坡歌台

*觀眾早到遲退。

*傳承台灣綜藝方式:不會100巴仙在唱歌,注重司儀和歌手聊天訪問。歌手話少會被批評:一直唱歌很悶,不講笑話,不如回家聽CD。

*司儀價碼高過歌手唱酬。觀眾會捧場心儀司儀,知名司儀在后台還有個人房間使用。

*要求現場樂隊伴奏。樂隊可以配合現場互動,但做不到很多音樂效果,亦彈奏不了未排練過的歌曲。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