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智彰離不開音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鄧智彰離不開音樂

文/覃小萍
圖/李玉珍



鄧智彰幾年前結束在首都的音樂學院,舉家搬到關丹,他亦從自由業的歌手、專輯製作人,變身成為鐵礦行業的上班族,唯他卻一直不曾放下“音樂”。

繞了一大圈,他對自己的夢想與執著益發清楚,于是他又回到了樂壇,這次更多了一個身分──藝人經紀與唱片公司的主管。他說:“到了這個年紀,我也希望能有機會栽培多一點新人,這真好是時候!”

從創作歌手→製作人→藝人經紀公司主管,無論是職場或個人成就,這都是一種晉級的表現;最重要的是,他轉業扭轉乾坤還是離不開“音樂”。



不想當superstar

90年代,本地中文樂壇極力鼓吹本地創作,鄧智彰1994年亦以創作歌手的形象出道,20歲的小伙子能填詞譜曲,加上樣貌斯文,完全是學院派的“白馬王子”,故發片就馬上引起歌迷的注意。

提及當歌手這件事情,鄧智彰頗為感恩的說:“我是比較幸運的,並不像其他歌手要經歷很多波折。”

當時有圈中人覺得他歌唱得不錯,就把他的Demo帶拿給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老板聽了覺得他是可造之材,于是決定簽下他,那時候在唸中四的他簽約時還要父親代為簽名,3年后便如願的發了首張個人專輯。

“我當歌手是無心插柳的。我是喜歡唱歌,可是從來沒有想過要當歌手。我沒有太奢望站在台上唱歌,反而接觸幕后工作之后,才發現我開心很多──原來幕后才是我要走的路!

寫歌、製作專輯、寫到不錯的歌或賣出歌的滿足感是很大的!我不是說幕前不好,也不排斥當歌手,但幕后的滿足感很不同,尤其是知道自己寫的歌可以流傳就覺得很開心。”

這大概也讓人了解到他為什么之后轉投幕后會取得比在幕前發展更好的成績了吧?

御下歌手光環、轉戰幕后,他甘之如飴,“我沒有太期望把自己經營成為一個superstar,所以就沒有放不下的東西。”

轉跑道栽培歌手

鄧智彰不諱言製作專輯是他比較駕輕就熟的“工作”,“音樂一直有在做,我也永遠不會退,因為做音樂、做唱片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事;只是有這個機緣、有老板願意投資開設藝人經紀的公司,我也希望能有機會栽培多一點新人。”

對“老板”(公司主管)的新名銜,他笑說:“我不是一個很懂得當老板的人,也不是很好的老板,因為我經驗不夠,還有很多學習和進步的空間。我更加不是一個生意人!但以現在的狀況,我會嘗試把自己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去思考。”

做唱片本來就是一門藝術,但為公司賺取利潤卻是老板的終極目標,故他與公司內併肩打戰的同事、歌手,難免有意見分歧、立場不同、理念不一的時刻。

“所以我和我同事都還在調整的狀態階段,也蠻幸運的是可以找到很盡力跟我一起去經營這間公司的同事。當我站在生意立場去思考的時候,他們也非常願意配合我。

當我站在公司的角度,我必須要考量很多商業因素,像這張專輯投了多少錢,之后怎樣回收?如何找各方面的資源(sponsor)?這時候我與同事的意見就會有一點不一樣了!

我可以怎樣配合他們(贊助商)的,我都會去做,可是某些歌手是不能配合,于是就會出現這樣的矛盾。所以同事之間要有很好的溝通。”

可是他畢竟當過歌手,亦十分了解歌手狀況。“當然我會考量在商業之余,我也要怎樣去保護我的歌手,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個歌手。我非常了解歌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果我自己可以過這一關,就明白這是歌手也可以做的事情。”

逆境遇見轉機

從歌手轉為幕后製作人,鄧智彰形容箇中過程其實是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那時候他隸屬的EMI關掉了中文部,他前不到岸、后無路可退,發片計劃無限期的拖延,時間拖得久了,原本累積的一點知名度也降落到最低點。

“當我要重新再發片的時候已經追不上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確實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

出唱片沒有得到預期的成績,骨牌效應連接出現:唱片沒有好成績就不能有很多工作,沒有工作就變成生活面臨問題。于是他接獲做幕后的機會,“沒辦法,就為了生活。每一個都是際遇。”

當然他在製作領域摸索而后學習,亦讓他累積了很多寶貴經驗,近年MY Astro賀歲專輯在本地唱片市場獨領風騷,身為製作人的他功不可沒!

對此,他謙虛的說:“我做新年專輯大概做了10多年!這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經驗累積,還有要有運氣,因為很多時候寫歌真的要靠運氣,靈感來了、melody對了,就一切都對。”

最成功的身分──專輯製作人

隨著MY Astro賀歲專輯創下叫好又賣得的口碑,鄧智彰已成為賀歲專輯金牌製作人,他坦承製作賀歲專輯的確有其“秘訣”!

“每個人創作的style都不同,我現在做的過年歌有很多人喜歡,這絕對是我很幸運,因為我寫的這些歌的style剛好是對的、剛好迎合了這個市場。”

他說自從《大團圓》之后,他與電視台都有了一個方向,就是要──很簡單、朗朗上口、歌詞很生活,讓小朋友和大人都很容易唱的賀歲歌曲。

聽起來很簡單的要求,但實際寫起卻非常困難。“我每一年心情最低落的時候,就是製作過年歌的時候,因為壓力很大!我需要對我的作品負責、需要對喜歡聽我作品的人負責,以及需要對客人(Astro)負責。我是差不多用一年的時間來蘊釀的!”

相比當歌手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搭配,轉往幕后製作讓鄧智彰自覺更易掌握。

“在製作方面,我都是在用我的經驗去做,經驗是可以掌控一切。其實在我腦海裡面已存有一個方程式,而且製作人要有很強的敏銳度,這是訓練不到,只能靠經驗得來的。”

最高難度的工作──公司主管

因為“曾經”是歌手(現在也還是吧?),鄧智彰承認對他打理藝人經紀和唱片公司的確有很大幫助,亦清晰了解公司的整體操作,間接成為他經營歌手的一個優勢。

“譬如歌手需要怎樣的舖排?歌手需要怎樣的照顧?歌手會有什么要求?基本上我都懂,因為我也要求過別人,也知道歌手要求什么東西,在我腦海大概也非常清晰。”

而他在製作方面有實踐的經驗,亦讓在他處理公司歌手唱片案子能游刃有余。

“雖然公司很多專輯製作並不是我,但我會跟他們分享我的想法,以張智成為例子,張智成的製作人是彭學斌,在彭學斌收歌和做企宣的階段,我們就有很好的討探:張智成要走怎樣的路線?他是不是要改變?還是唱回R&B?這都是我們考量的方面。所以在音樂上,我懂也可以給我的一些意見,這方面我也是有優勢的。”

無論如何,鄧智彰卻把“公司主管”視為最具挑戰性和最具困難的工作。他說當一個藝人經紀公司的主管必須要懂得:(一)你的歌手要什么和不要什么,(二)你對音樂製作的認知懂得多少?(三)你在歌手宣傳和企劃方面懂得多少?

“這三樣東西必須要先累積才可以當一個經紀公司的主管;可是當一個唱片公司的老板,除了必須兼顧以上三點,還必須加多一個商業元素!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公司經營到上軌道──每個月不用虧錢反而要有錢賺。”

全球唱片市場萎靡不振,鄧智彰說現今歌手發唱片宛如派“名片”,但歌手是唱片公司的“產品”,要把這個“產品”打紅,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才能讓公司有利潤可賺。

因此,他自家歌手未來發展已譜下發展藍圖。“我們都在試驗,像辦演唱會、辦音樂來build up他們的知名度,亦會盡量找一些代言,盡量讓他們曝光。其實只在一個地方不夠,所以我們必須開拓市場,我們在中國有自己的公司,一定都會把馬來西亞歌手帶到中國市場,然后再用另外途徑去栽培和宣傳他們。”

自我評估3個身分的勝任度

歌手:70%
製作人:90%
公司主管:60%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