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許雅玲
攝影 : 張文輝
雀巢企業新近發布的調查顯示,高達35.8%的兒童營養不良。
對此,綠禾養生坊的食療師黃曉潔和營養師陳玉寶均強調:營養不良的小學生,容易過胖或過瘦,這和攝取,還有缺乏運動有關。
大人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地認為,孩子長大后,會糾正過來的。
小學生缺乏健康飲食知識,重視口味,忽略營養;在這方面,大人必須幫忙把關!
有很多30多歲的顧客,都是身體出了毛病,前來諮詢黃曉潔后,因此覺醒,從小到大的不良飲食習慣,影響了身體健康,后悔莫及。
忙碌的雙薪父母,把小孩交給保母照顧,從不知道孩子三餐吃什么,等到后者身體出現狀況了,才趕忙討教陳玉寶:孩子皮膚變爛,該怎么辦?
“原來,他們的女兒,交給保母照顧,從1歲到4歲,天天吃印度煎餅。回家后,父母不給女兒吃印度煎餅,她便鬧情緒,父母也沒轍。后來,我們幫她排出很多毒素。”
實際上,研究指出,營養不良可引發各種健康危機,肥胖兒童長成癡肥成人,更可能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足,影響兒童發育不良,讓他們患上鼻敏感或皮膚病等。
三分一孩童營養不達標
一項針對大馬孩童進行的營養調查直指:超過三分一大馬孩童,無法達至能量、鈣質與維生素D的推薦攝取水平。孩子長時間在學校上課或活動,父母究竟要如何為他們的營養把關?
陳玉寶坦言,“父母必須灌輸子女正確的飲食知識,那么,孩子在外便能選擇健康食物。父母最好做到:早餐和晚餐,都在家準備給孩子吃。”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碳水化合物(飯、麵及全穀類)提供身體熱量,蛋白質(肉類及豆類)負責製造和修復細胞,身體也需要脂肪,幫忙製造荷爾蒙,鈣質幫助健康骨骼成長;還有,來自蔬果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更是一個也不能少。
黃曉潔笑著補充,“7歲至12歲的小學生,必須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磷、鎂和蛋白質,這有助于生長發育、強健心肌、強化牙齒和骨骼成長,以及,達到父母和孩子最關心的理想體高。”
七分飽少吃多餐
國家心臟中心(IJN)首席營養師瑪麗伊索約翰說,小學生在休息節時的食量,不應超過250卡路里,午餐則是400卡路里左右。
陳玉寶表示,大人和小孩,需要的食物組別都一樣。只不過,小孩臟器小,攝取分量要小。只要小孩不挑食,便能吃到所需營養分量。
對此,黃曉潔說:“吃7分飽就好。最好少吃多餐。水果和主食分開吃,便能發揮最佳攝取功效。建議在餐前或餐后的一至兩小時,才吃水果。”
鼓勵孩子做戶外活動
陳玉寶和黃曉潔強調,除了均衡飲食,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多在戶外活動。
“孩子做承載體重的運動時,骨骼會對抗和成長,當然,必須有材料(鈣質)讓它成長。“陳玉寶說:”曬太陽可活化體內的維他命D,有助骨骼成長。早上10點之前,下午4點之后的陽光最好。”
白天曬太陽,晚上,人體會產生血清素,對穩定情緒帶來幫助。因此,愛在陽光下跑動的孩子,比較開心。
光吃米飯有飽足感易累
很多人有迷思:一定要吃很多米飯和麵食,才有能量讀書或工作。一些小學生,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用來購買零食和飲料,剩下的錢就只夠購買米飯撈汁。
“光吃米飯,容易有飽足感,一下子有精力,但很快又疲累。”陳玉寶說:“這是因為,澱粉讓血液飽含很高的葡萄糖,身體臟器便要多工作,泌胰島素會很快分泌和滲入細胞,令人精力馬上下跌。”
只攝取高卡路里,一天裡都沒有吃到一棵菜或一分水果, 缺乏微量營養素,造成人很難集中精神,容易肥胖,進而引發關節疼痛,尿酸,血糖風險高問題。
小學生三餐不可缺
小學生一定要吃早餐嗎?對此,陳玉寶和黃曉潔一致強調:“一定要吃三餐!”
小孩,會以“沒時間”、“不餓”、“沒胃口”和“家裡沒煮”,錯過任何一餐。尤其是,不吃早餐的小孩,午餐會刻意多吃,這會造成腸胃負擔,更易致胖。
兩人特地為忙碌家長設計4個簡易的營養食譜,作為家庭中的第一餐,或者做為便當帶去學校。
“主食設計中,我們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搭配孩子所需微量營養素。比如米飯上撒一點堅果,豆腐,比較耐飽,並且,裡頭的蛋白質和脂肪酸,幫助澱粉緩慢的釋放,令孩子不易疲累。”
貼士1 :
將餐盤分成兩半,一半填滿蔬菜和水果。
貼士2 :
剩下的一半,再分成兩小分,分別放入主食(五穀雜糧為主)、高蛋白質食物(動物性或植物性的食物,建議多選擇植物性)。
◆菜多葷少,一碗肉搭配兩碗菜,便能中和肉類帶來的酸性。
◆預防疾病,最好一天吃3至5份蔬菜(生食約一杯、煮熟約半杯)和一至三分水果。不能以水果來代替蔬菜。
貼士3 :
不做低頭族,多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和消耗體內多余脂肪。
均衡三餐原則
早餐和晚餐所提供的能量,大約占每日總能量的25%,午餐則應佔35%。
早餐要吃好。早餐應豐富多元,可選擇富含蛋白質(營養)的牛奶、豆漿、雞蛋;富含碳水化合物(能量)的麵包、饅頭,高纖維及富含維生素C和水分的果汁、蔬菜汁等。
午餐要吃飽。午餐既要補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為下午儲備能量。這些能量主要來自充足的主食(飯、粥、麥片,米粉、麵條、麵線、麵包、饅頭),適量且富含優質蛋白質的副食(魚、蝦、瘦肉、豆類製品),以及富含膳食纖維素的綠葉蔬菜。
晚餐要清淡。晚餐,晚上的活動量,較白天減少很多,能量消耗也相應降低。晚餐時,注意控制葷菜的攝取量,多攝取蔬果或湯類食物即可。
健康飲食原則
◆均衡營養,根據個人生理需要,從六大類基本食物:五穀根莖類、蔬菜類、肉魚豆蛋類、奶類、油脂類、水果類,適量攝取。
◆盡量選用天然新鮮食物,遵照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飲食原則來防治三高。
◆相比油炸,蒸、煮、燙,這三種低溫烹煮法,不會產生過多有害物質,對身體造成的負擔更少;無油煙的涼拌和生食,最能吃到食物原味。
◆最新的健康烹調手法,水炒菜:用30至50cc水來取代油,水滾放入青菜便蓋上鍋蓋,等水氣上來便翻炒一下,起鍋前可淋上蒜香風味油拌勻,比水煮菜更能保留營養價值。
簡單健康美味便當
布袋飯+水果
材料 :
日本米(半杯、蒸熟)、玉米粒(蒸熟)、紅蘿蔔粒(蒸熟)、黃梨(切小塊)、布袋2-3個,黑白芝麻。
調味料 :
芝麻油1湯匙、岩鹽1/4 茶匙、紅毛苔松1茶匙
做法 :
把以上材料和調味料攪拌均勻之后,慢慢把它塞在布袋內至飽滿,撒上黑白芝麻.可以搭配水果:香蕉、葡萄、橙等。
堅果番薯丸+玉米
材料 :
番薯2個(中型)(蒸熟去皮)、枸杞20g(洗一洗、浸泡1-2分鐘)、腰果碎(或者核桃碎)、黑白芝麻。
做法 :
番薯蒸熟后,和枸杞搓在一起,做成一個小球狀。粘上黑白芝麻或者腰果碎。搭配玉米更飽足。
意大利面
材料 :
意大利面,煮熟, 過冷水。
調味料 :
米糠油、岩鹽、黃糖、香草粉(九層塔、迷迭香等)
做法 :
1.在冷鍋內,倒入米糠油,加入番茄、洋蔥、玉米粒和菇菌類,加水,煮至番茄成泥狀,調味即可。最后撒上香草粉。
2.意大利面汆燙,過冷水。放在盤子上。
3.蔬菜(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青紅黃燈籠椒,黃芽白)洗淨,汆燙之后,盛起,擺在意大利面上。
4.把準備好的自製番茄醬淋在意大利面上,即可食用。
自製番茄醬 :
番茄3-4個(切小塊)、洋蔥1/2個(切片)、玉米粒20g、菇類(如杏包菇、button mushroom,oyster mushroom等)。
全麥三明治/Pita Bread
材料 :
全麥麵包2片/Pita bread (1片,對半切),黃瓜(切片)、番茄(切片)、苜宿芽、生菜
餡料 :
A:水炒蛋
材料:雞蛋2個(打散)、鮮奶100ml、青紅黃燈籠椒(切小塊狀)、蒜茸、岩鹽1/2 茶匙、胡椒粉和香草粉(比如九層塔、rosemary等)
做法:在冷鍋內,倒入米糠油,加入蒜茸,炒一炒。加入雞蛋和鮮奶,炒熟,調味。最后再撒上香草。
B:炒三色蔬菜
材料:沙葛絲、紅蘿蔔絲、黑木耳絲、百頁豆腐(或豆乾或雞蛋絲),姜絲
調味料:米糠油、岩鹽、胡椒粉。
做法:
百頁豆腐或者豆干,先切片,小火煎至微黃,然后切條狀,留著備用。在冷鍋內,倒入米糠油,加入姜絲,炒一炒,加入沙葛絲、紅蘿蔔絲、黑木耳絲,炒熟,調味。最后,加上百頁豆腐(或者豆干或雞蛋絲),攪拌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