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進150萬孟加拉外勞的課題,引起了社會廣泛爭議。筆者認為,對我國而言,外勞問題就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究竟是我們需要外勞,才引進外勞,還是外勞搶走了我們的飯碗?
外勞通常在什么情況下產生?兩種情況:一、當國內的就業機會過剩,在勞力不足情況下,就會引入外勞;二、當國內某些低下工作,國民自己都不願意做,也會引進外勞。如此攤開來看,事實擺在眼前,我國引進外勞的動機以后者居多。
油棕園、工廠、小販助理、清潔工等,眾所週知這些工作都辛苦和低薪,大馬國民寧願失業也都不涉足這些領域,唯有引進外勞才能填補這些空缺。外勞來自比我國落后的國家,在他們眼中,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即使是低賤的工作,也強過祖國工作千百倍,他們願意撿我們不願意做的工作來做,有何問題?
以新加坡為例,大馬有好幾萬“馬勞”跨長堤到彼岸謀生,很多教育程度低下者也是在做跟我國外勞無異的工作,但新幣是馬幣的三倍,甘願。又不見新加坡人吵我們的馬勞搶了他們飯碗?同理,不管有沒有馬勞,這些低下工作,新加坡人也都一樣不屑做。
理應樂見其成
有者提出很理想的說法,禁止引進外勞,讓薪水漲高至國民願意做的程度,到時人民收入就會提高了。如果說是高知識高技能工作,那倒無可厚非;若是那些低知識低技能工作,實在無法想像可以如何用三四千薪水請一個本地清潔工。
持平而論,如果外勞搶走高知識高技能的高薪工作,那大馬國民確實有必要自強,把這些外勞轟回老家;但如果外勞只是撿走大馬人都不願意做的低知識低技能之低薪工作,我們理應樂見其成。
唯一值得關注的是,外勞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尤其是治安問題。政府有義務將非法外勞一網打盡,並且確保外勞都能在奉公守法的情況下安居樂業。做不到這一點,休怪人民批評政府的外勞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