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庇能歲時記(四) 清明與孝道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創.庇能歲時記(四) 清明與孝道

清明節將近,金銀紙舖掛起一包包紙紮冥品,供客人挑選。
清明節將近,金銀紙舖掛起一包包紙紮冥品,供客人挑選。

特約:董詠祥



《庇能歲時記》記載:“逢清明則雨,鄉人拜祖祭墳。俗以掃墳前,先往山亭祭祀山神伯公,再上墳除草整土,焚錢燒衣,追懷先祖。祀后覆黃白錢墳塚,並以石子壓之,今庇能人則以七色小旗代之。”

“清明”,為廿四節氣之一,原指“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說明冬后春來,大地復甦,萬物生長的好時節。傳統上由于“清明”氣候景物宜人,是出游的好時機,古人會趁機到郊外或水邊玩樂,這也是上巳節的習俗之一。到郊外踏青之外,掃墓也是當時候伴隨的習俗之一,隨著歷史社會演進,掃墓才漸被凸顯,遂而取代了上巳節,成就了清明掃墓的一個節日。

檳城是一處華人聚集之地,每年邁入3月后,金銀紙舖開始掛起各種金銀紙、紙衣或衣箱等,宣告入春后另一重要節日挨近。檳城清明節主要習俗為祭祖,在各鄉團、宗祠或公會、個別家裡,及島內各處墳場和納骨塔都有。



由于開埠甚早,為了聯絡與團結族群,非常多的鄉團等組織成立。這些會所內多有供奉先賢神主牌位,每年除固定春秋二祭,端午、冬至等節日均有祭祀。多數會館將清明節當作春祭,大家聚在所內,向守護神及先賢膜拜,一些會館還會需要到總墳奠祭,才算完成整個春祭。

家中有供奉祖先牌位的家庭,也需于此時準備供品祭祀祖先。如家中沒有安奉神主,也會前一晚向空中焚香邀請祖先回來,隔天再設立供桌,置放碗筷飯菜,宴請祖先用餐;或提著飯菜到先人牌位所在的會館中祭拜。

檳城清明墳場最熱鬧

檳城清明節最熱鬧的則屬墳場,車子都擠滿了平日人煙罕見的小路。習俗上,進入墓區須先祭拜大伯公,象徵向管轄山地的神明表達敬意,祈求進入墓區能諸事順利。在墳前,人們會先清理親屬墓地與周圍的雜草淤泥,若墓上封土因雨水流失,也要重新補上;碑上文字顏色脫落了,也會用金漆重新上色。

整理乾淨后,將供品擺在石供桌上準備就緒,即可先祭拜后土,再祭拜先人。后土為大地之神,入土為安就如回到大地懷裡,因此祭拜先人前需先敬拜后土。一般按輩分輪流上香,稍后再將酒斟倒在地上奠酒,擲筊看看先人是否滿意,擲出聖盃便可焚化紙錢衣箱等,如無則繼續耐心等待再次擲筊。

墳墓等同陰間屋舍

人們清理墓上雜草后,再用七色紙、溪錢或黃白錢舖灑在上,並用小石子壓著不讓飄走,是為“掛紙”。后改用香支省去撿拾石子的麻煩,但常因此被香支燙到,所以近來也慢慢改插七色小旗,反而成了另一種風俗。

墳墓視同陰間屋舍,有些人認為每年上墳掛紙,如同給先人修繕房子。墓碑上也要押上紙錢、墓紙、黃白錢或溪錢也都有,原本利用石頭,也有改以發糕或黃梨壓著,都是取其好意頭。這些都是象徵家族曾經前來祭拜的痕跡,也提醒人們,不要任意破壞墳墓的用意。有些家族會在掃墓結束后燃放鞭炮,讓紅色炮屑撒在墳地,也被視為能夠帶來好運。

清明節講究展現儒家的孝道思想,要求子孫慎終追遠以緬懷先人恩澤,雖然上墳掃墓常造成山路塞車,還要忍受山地泥濘、雜草與蚊蟲叮咬,卻也依舊不減掃墓風氣。當然,人們也希望透過掃墓祭祀,盡人子孝道換取先人庇蔭,比如中個彩票萬字之類的。

董詠祥──研究庶民文化,涉略信仰、習俗及工藝等。歡迎Facebook交流:董詠祥。

后代子孫上墳掃墓,展現孝道。
后代子孫上墳掃墓,展現孝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