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2月份首獲利 CEO:按計劃2018年轉盈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馬航2月份首獲利 CEO:按計劃2018年轉盈

穆勒透露,馬航將按計劃在2018年轉虧為盈。
穆勒透露,馬航將按計劃在2018年轉虧為盈。

(吉隆坡6日訊)馬航總執行長克里斯多夫穆勒透露,公司在2月份獲利,是陷入低潮期多年后首次取得月度盈利,而且將如期根據目標在2018年轉虧為盈。



他在接受“美聯社”訪問時,將馬航形容為“一艘有許多裂痕的船隻”,取得月度盈利顯示一切在正常軌道上。

他說,除了營業額改善,低油價也使成本減少。

馬航在2014年發生兩起空難,其中MH370失聯更打擊公司信譽;但穆勒說,馬航主要問題包括航線網絡不持續、高營運成本和過時的資訊科技系統。



逆境擴張虧更大

在空難發生前,馬航因管理不當,自2011年起已虧損至少17億美元(約66.7億令吉)。馬航在接連兩起空難后從馬股除牌,並獲政府注資60億令吉展開大規模重組;穆勒則在一年前受聘肩負重任。

穆勒直言:“對一家去年虧損20億令吉的公司來說,如果可以在一個月內取得收支平衡,這表示營業額和成本之間的財務差距顯著收窄,這項好消息告訴我們,公司位于正軌上。”

去年12月,馬航與阿聯酋航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藉后者在全球至少70個地點提供航線服務,馬航則可專注亞洲市場。目前馬航保留的唯一長程航線,是吉隆坡往返倫敦航線。

穆勒說,這項合作為雙贏,馬航並非減產,而是通過與阿聯酋航空合作擴展更多航線網絡。

他說,亞洲是國際航空旅遊最強勁市場,專注在此可讓馬航在區域內留下強勁足跡。

“馬航放眼在有能力成長時更上一層樓日。若在虧損情況下尋求成長,那只會擴大虧損。”

改變國有企業不易

為了節省成本,穆勒透露,馬航已把將供應商數額從超過2萬家,減至4900家,目標是再減至2000家。

他坦言,要改變國有企業文化不易,因此將培育開放的工作環境,鼓勵員工多溝通並以團隊方式工作。儘管員工仍有些不滿,但士氣已在改善中。

“我們有220項工程,我不能隨意拿起一個就說可拯救公司。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一個星期只有7天,一天只有24小時。”

馬航在2014年空難后停止使用17架波音777客機,穆勒否認這是為悲劇除去汙名,表示這是因為777客機是最年久的客機,平均使用了16.5年且缺乏燃料效率。

他也說,MH370仍未尋獲,對馬航和該領域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