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志豪:老師 + 學生 = 朋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駱志豪:老師 + 學生 = 朋友?

不久前,兩位華文班的學生到我家附近肉骨茶店兼職,他們一直嚷著要我光顧,后來我真的去他們店吃午餐。



我很可能是第一位應邀光顧他們的熟人,難得有熟人,而且還是老師來探班,他們看起來有點興奮,有點想乘機「吃蛇」陪我聊天的模樣,但礙于嚴格的工作環境,又被老闆娘在背后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似乎不得不壓抑著那股興奮感認真地招待我這一位「顧客」。

“老師,你要把今天來吃肉骨茶的故事寫在報章上哦!”

學生知道我是《中國報》的專欄作者,于是突然如此提議,期許記下老師光顧他們的難得片段。不過,我想這純粹也是學生當時隨口說說罷了,于是笑了笑說:“那就看看老師有沒有寫作靈感吧!”其實,那時的我早就暗自做了個決定:“好,下一期的專欄就寫這件事!”



悠閒的週末,身為老師的我就喜歡如此走入住家及學校附近的市區,時而光顧學生工作的餐廳,時而和學生一起喝茶聊天,時而期待在跑步逛街的時候與任何一位學生來個奇妙的偶遇,期待他們熱情地叫我一聲「老師」。甚至我這一位大他們差不多整十歲的老師有時候還會像個老頑童一樣主動約學生一起打打球、玩玩牌或看看戲。

“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太過像朋友的話會有問題吧?總該分劃清界線,分清楚尊卑吧?”剛剛當上老師的時候,這類問題的確困惑我好一陣子。后來,我發現與其當個讓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我更喜歡當個能走進學生生活圈子與他們打成一片喜愛的大哥或是朋友。

于是,這樣的觀念讓我做了很多極反傳統的事情。我允許我的學生直呼我「Ah Loh」,甚至是「豪哥」(條件是,沒有其他老師在場,要不然其他老師會誤會學生沒大沒小);我不介意學生搭著我的肩膀和我聊天;我不介意學生跟我開朋友之間才會開的玩笑。

課堂上的我更反傳統,我和多數老師一樣,設了班規,不過特別的在于這班規並不只是由學生所遵守,身為老師的我同樣必須遵守,班上不管是誰犯了班規都要照樣接受懲罰。我甚至告訴他們老師並不是班上的獨裁者,任何人都有權利動議決定或反對班上的任何事情,絕不可以是老師說了就算。

“這樣的話學生會不會變得很沒大沒小啊?”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大家,學生們都很懂事,不管再怎么胡鬧,都懂得尊重這位亦師亦友的我。

能夠有緣和一班小朋友們不分種族,不分貴賤,擺脫沉重的身分枷鎖,彼此尊重,彼此學習,彼此陪著彼此,看著彼此成長,是我當上老師最大的喜悅,更是推動我積極于教學的最大動力。

與其說是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圈子,我反倒覺得是他們走進我的生命。

感恩每一位走入我生命裡的同學們,駱老師的生命因你們而精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