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孩子不能承受的輕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劉麗敏:孩子不能承受的輕

雪州一所華小三年級學生被指沒訂閱校內的課外讀物《大拇指》,結果手心挨鞭,但該校校長澄清,校方並未逼學生購買課外讀物,鞭打學生是希望學生不要忘記把《大拇指》帶到學校。



一本本著培養學生閱讀風氣的小小刊物,變成學生挨鞭的“前因”,讓莘莘學子怎能不對《大拇指》膽怯呢?

筆者認為,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無論是誰對誰錯,校方絕對難辭其咎,一是以體罰讓學生不要忘記把《大拇指》帶到學校,二是通過懲罰“培養”學生讀書風氣,豈不荒謬?

為何學校一邊廂稱聲學生可自由購買課外讀物,另一邊遭家長投訴學校強逼學生訂閱課外讀物,沒買的學生挨籐鞭,當中需要校方或教育局給予正面回應。



學校如果要學生課業進步,當然可以讓學生買輔助刊物,但對于家境不好又買不起的學生,校方應相對地提供援助或直接贊助,否則將令貧困學生在學習路上的困難加劇,最終導致華教教育方針逐步變質。

看看這起事件與日前新山的“小六畢業旅行遊台灣”風波,都是讓單純的孩子們,提早地被分出“你有,我沒有”的懸殊等級,這樣對嗎?還是有教無類嗎?

以前的有教無類,演變成今日以物質為主的教育方針,不是讓在校內快樂地追求知識的學生們,過于沉重嗎?

筆者只是希望讓愛護華教的人,關注華教變質問題,不要待華教病入膏肓之時,才來感嘆太遲。

筆者有一位敬重的朋友分享在求學的小故事,因家境適中,校方讓她去打掃校內電腦室,每個月撥20令吉給她做打掃費,讓她一輩子記得好學校內的好老師,與現今似乎只“注重”物質的學校,成強烈對比。

(新山辦事處記者)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