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佩勛:有股焦味,來自菜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邱佩勛:有股焦味,來自菜油

(財經組副主任)



中國股市繼去年重挫后,表現低迷至今,但在更複雜的衍生產品市場──期貨市場,卻是火熱不已,大媽繼炒股后,現在是排隊開戶頭投資原產品期貨。根據中國期貨業者,當中不少是從未瞭解過大宗原產品,連最基本期貨知識都一問三不知的。

投資與投機只有一字之差,風險卻可以是天壤之別。當投資產品越複雜,風險相對越高。尤其期貨合約,原本目的是“對衝”,讓商家先付錢買下未來要用到的貨,至現代已演變成一種普遍的投資產品。

以原產品為主的期貨,是商家企業用來鎖定利潤與成本的護險工具。其他人也可以參與交易,從價格波動中牟取利潤。



但像中國投資者這股期貨瘋,從種類繁多的金屬產品如鋼鐵、焦煤,再到種植物或食品類別的棉花、大豆、油菜籽油、原棕油甚至雞蛋,都熱炒不停,已是相當罕見。

海外媒體對中國這股原產品期貨炒風也是看傻眼。“彭博社”就曾報導,讓市場觀察者吃驚的,是中國期貨市場龐大的交投量。而且一些交易商持有期貨合約的時間甚至不到3小時!難怪外媒看呆了。

西方投資市場有個說法,當昔日擦鞋童不再擦鞋跑去炒股時,你就知道股市出現問題,是時候賣股了。這個經典叫“擦鞋童理論”,是約瑟夫肯尼迪在1920年代末時提出的。

當時肯尼迪聽見路邊擦鞋童也開始分析起股市行情,即是當時的股市行情很好,但他還是出清手上的所有股票。同一年,股市嚴重泡沬化,美國股票崩跌。這理論要強調的是,當完全不懂股票的擦鞋童也開始炒股時,那可能就是股價的最高點了。同理或許可套用在中國期貨市場上。

拖累原棕油期貨

許多分析家甚至認為,中國期貨市場可能是下一個泡沫;中國監管當局顯然看到了不妥,多個交易所上個月陸續出招要為期貨市場降溫,上週四在新一輪降溫措施宣佈后,中國就有多個油脂期貨降停板……這連帶拖累在大馬交易的原棕油期貨。本地專家劍指中國,因為越逼近開齋節,棕油需求更高,理應可支撐價格。

不過,在全球化、當日就可跨國交易的今日,投資決策與情緒絕對可以跨越數個大洋、影響你的投資。所以,當中國大媽不在家炒菜,跑去炒作菜油(油菜籽油)時,你或許也開始嗅到風險了,或是一股,來自菜油的焦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