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康:主張與當事國協商 和平解決南海問題

黃惠康(中)為大會主持鳴鑼開幕;左起為阿旺與黃子堅。

(八打靈再也17日訊)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指出,中國主張通過磋商與談判方式,和平解決南海問題。

他說,南海問題是歷史問題,中國已定下解決南海問題的基本方針,即通過和平方式,包括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以磋商談判的和平方式解決。

“南海問題應由直接的當事國談判解決,因為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本地區的問題,也不是中國與東協之間的問題,而是中國與特定國家之間的問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通過直接與當事國協商談判解決糾紛。”

黃惠康今在“中國─東協關係邁向鑽石世紀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大會上,發表首要演說后,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說明他在演講中提及的南海課題為歷史問題的詳情。

課題不應過度渲染

他說,為了本區域和平與穩定,中國與東協國家達成雙軌制解決方案,由中國與東協共同解決糾紛,而南海主權爭議與堡礁歸屬問題,由當事國直接談判解決。

“我們認為,雙軌制解決辦法是可行的。”

他說,南海課題不應被過度渲染,因為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特別是南海的航行自由,是得到保障的。

“我們反對域外國家高調介入南海問題,尤其反對某些域外國家,借南海問題攪亂本區域的和平與穩定。我們反對南海問題國際化。”

馬大中國研究所所長黃子堅教授、馬大助理校長阿旺布基馬教授、馬中友好協會主席拿督馬吉德、楊忠禮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楊忠禮、丹斯里曾永森,也出席這項國際大會。

阿旺:南海問題

無損東協中國關係

馬大助理校長阿旺布吉馬指出,雖然東協與中國的關係近年來面對難題,尤其是南海問題,但是,這並不影響東協與中國的關係。

他說,東協與中國的關係,建立在合作與共同利益基礎上。

“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路的雙贏倡議,我相信這能為東協與中國的合作,帶來更多契機。”

阿旺週三在“中國─東協關係邁向鑽石世紀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大會開幕禮上指出,對馬來西亞而言,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急速成長、政治穩定、中國人民的活力,是各國嚮往的。”

他說,馬來西亞與中國在貿易、文化、教育交流、科學與工藝合作,以及國際關係和平發展方面,有共同利益與投資。

邁入25週年關係進展大

黃惠康指出,中國與東協建立對話夥伴關係邁入25週年,中國與東協關係已經取得很大進展。

他說,中國對東協的未來,以及中國東協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他也說,中國相信南海問題,不會影響中國與東協的關係。

此外,黃惠康指出,中國與東協在25年前建立的對話夥伴關係,不僅惠及中國人民,也讓東協國家人民受惠。

他說,中國與馬來西亞在后冷戰時期建立邦交,成為東協國家的典範,並帶領東協與中國建立對話夥伴關係。

“過去25年,我們建立了政治互信。我們是關係密切的鄰居與朋友。”

他說,15世紀中,鄭和七下西洋,與馬六甲建立邦交,並展現了中國熱愛和平、不主戰的睦鄰友好精神,顯示中國重視維繫區域和平與良好關係。

中國與東協全方位合作

黃惠康指出,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是全方位、多領域與多層次的,除了政府與政府的合作,兩國之間還有很多民間合作,尤其是在教育、扶貧方面

“中國有相當多民間人士與團體參與其中。我們注意到,東協成員國之間發展不平衡,我們願意提供協助,以縮小貧富差距,共同發展本地區。中國也準備派出志願工作者,到不發達的東協國家,協助他們在教育、農業、扶貧工作上的發展。”

黃惠康說,中國與東協國家維持良好合作關係,並願意在海路課題上,與東協國家維持合作關系,包括發展海上絲路。

“中國願意加強與東協國家在社會經濟方面的合作。”

李明江:加強協調縮小分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李明江副教授認為,中國與東協若要更好的處理南海問題,就必須在共同領域加強協調與合作,並盡量縮小分歧。

他說,中國與東協須注意相互之間的舒適度,並要對其他國家利益與立場更敏感,中國與爭端國家須自我克制,不可單方面擴大對本身有利的行動,包括單方面改變現狀。

李明江週三在“中國─東協關係邁向鑽石世紀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大會上,主講東協國家與中國在南海課題管理時,提出上述看法。

他說,東協與中國須作出承諾,共同維護南海的共同現狀,而不應有任何破壞現狀的行為,否則中國與東協的良性互動將受影響。

他建議將現有的解決南海問題“雙軌”方案,擴大至“三軌制”,讓中國與東協的域外國家加入,共同關注南海的航運自由、安全、環保、海洋科研等課題。

黃子堅:中國東協擁發展潛能

馬大中國研究所所長黃子堅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大國,因此,中國與東協的關係,擁有良好的發展潛能。

“中國視東協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路的重點地區,是週邊外交優先地區,東協視中國為維持區域和平、穩定及發展的主要動力。”

黃子堅週三在“中國─東協關係邁向鑽石世紀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大會上致詞時,這麼指出。

他說,馬來西亞在1991年主辦東協峰會時,邀請中國成為對話夥伴,建立正式對話關係。

“25年過去了,東協與中國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取得豐碩成果。中國連續7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東協則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他說,東協與中國除了在經濟方面的合作,也在教育及旅遊業方面,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南海主權沒談判

大馬顧慮各國利益

(吉隆坡17日訊)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高級分析師莎里曼指出,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存在多年,一直沒有開始真正談判。

“大馬重視自身主權與所在區域(東協)的安全穩定,因此在南海課題上,不會貿然採取激烈行動,而會綜合考量國家利益。”

他今日出席“中國─東協關係邁向鑽石世紀的機會與挑戰”國際大會,發表主題演講“馬來西亞對中國南海問題的視角”時,這么說。

日本軟實力成功

同時,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副所長饒兆斌博士說,默迪卡民調顯示,約70%大馬人對中國有好感,但更多人對日本人更友善。

“若與美國比較,大馬人更親近中國,但與日本比較時,卻落后一大截,這證明日本的軟實力更成功。”

他說,我國過去與日本更親密,與該國的投資與合作更長久。

“1981年,前首相敦馬哈迪推動‘向東學習’政策,馬來精英在日本留學的經歷也比中國來得久;在長期經營下,大馬人對日本持正面觀念,根深蒂固。”

他說,馬中建交變得親密,是自1990年以來,在許多方面迅速發展,包括經濟、政治及文化。

“今天的中國也是大馬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在大馬的投資在過去10年顯著增加。”

饒兆斌指出,在這種背景下,皮尤(PEW)研究中心發佈調查報告(2013年至2015年),顯示大馬對中國的輿論一直非常正面,也是最“親中國”的國家之一。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