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辦事處高級記者)
前首相馬哈迪和柔佛蘇丹針對“柔佛民族”掀起口水戰,兩人各有表述,論調也各有支持者,難以辯論孰是孰非。
倒是殿下的“他不配談團結…他一直到處分化人民,包括馬來人…他正是我國現今各種問題的根源”等言論,讓許多人拍掌叫好。
今天的馬來西亞一直在倒退,過度的宗教化與過分的貪污舞弊情況,讓人民和國際搖頭嘆息,馬哈迪可說是難辭其咎。
回想一下馬來西亞在馬哈迪在位的22年,和前任3位首相領導時,景況是何等的不同,所以許多人都覺得,大馬成也馬哈迪,敗也馬哈迪。
這是因為馬哈迪在位時雖然推動了許多發展,讓大馬的經濟飛速成長,人民的生活大大地改善,但也制定了很多不利于這個小國的政策,如在他手上變得更加“極致”的新經濟政策,嚴重地分化了各族間的關係。
還有各類層出不窮的弊案,《亞洲華爾街日報》前總編輯巴裡韋恩執筆的《馬來西亞獨行俠:在動盪時期的馬哈迪》一書里,就替馬哈迪“算賬”,指他在任內涉及的腐敗虧損,可能達1000億令吉。
所以總結來說,馬來西亞在馬哈迪的治理下,硬實力勉強有了,但軟實力卻每況愈下,而往往主宰一個國家命運的,軟實力更勝于硬實力。
就像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說的,中國沒有什么可怕的,因為“今天的中國只能出口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中國沒有那種可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力,從而削弱其他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播影響的學說”。
把中國換成大馬,此話一樣通,而把大馬搞到這副境地的,馬哈迪絕對是“最有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