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蝴蝶翩翩織夢 重賦老歌新生命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蝴蝶翩翩織夢 重賦老歌新生命

顏文偉(左起)、潘啟倫、許成就是“大馬音樂劇團”的重要推手。
顏文偉(左起)、潘啟倫、許成就是“大馬音樂劇團”的重要推手。

報導:葉鳳玲
攝影:陳梓健、DAMAasia提供



從最初的探索、猶豫,到后期的確立、細雕,DAMAasia(大馬音樂劇團)以中西混合的獨特演出方,建立鮮明的標籤……

有一些路,走著走著,無意間撞入一片天地;23年前,“大馬音樂劇團”的路也是這樣開始的。

1990年,許成就從英國倫敦返回馬來西亞。后來,他意外發現集琵琶、二胡、古箏、揚琴和柳琴的五重奏樂譜,為讓這個罕見的華樂五重奏得以演出,他成立了“大馬五重奏”(大馬音樂劇團前身)。

“一開始,我們是抱著輕鬆玩音樂的心情成立樂團,直到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才注冊,並且在天后宮正式演出《華族室內樂》。”



在英國倫敦音樂學院修讀古典吉他的許成就,一直以樂手自居,要他負責劇團的演出內容,難免有時會躊躇,但是所幸在倫敦時期,他參與當地舞台劇《蝴蝶君》琵琶手演出一年,建立起“樂團”的基礎概念。

票房奇佳,但不賺錢!

他首先看到了掌聲背后的殘酷現實。“我們的華樂演出雖然爆滿,也在世貿中心(PWTC)和馬來西亞旅游中心(MaTiC)演出,但是票券所得只能支付開銷成本,缺少經濟效益,劇團難以發展。”

1997年,許成就決定把劇團職務分成三個方向:他負責演出劇目及劇團趨向、顏文偉負責劇團排練及賬務、潘啟倫負責劇本及策劃。同時間,大刀闊斧把廿幾人的劇團編制,縮減至五人演出,首炮實驗品就是上海老歌《繞樑風華時代曲》。

“當時許多人只是‘聽’老歌,但是我們把老歌格局擴大,把它戲劇化、藝術化。比如《繞樑風華時代曲》上半場慢歌居多,如《不了情》、《三年》等,下半場則是《十八姑娘一朵花》等歌曲,以節奏和歌曲串接編排成一個故事,又唱又演又有話劇。”

由于他喜歡戲曲和歌劇,而劇團製作人兼藝術總監潘啟倫則喜愛話劇,從兩人內心喜悅之事為出發,一種揉合和濃縮戲曲、歌劇和話劇的嶄新老歌表演──音樂劇形式的音樂會,替老歌換上新面紗。

這種嶄新的老歌表演形式受到觀眾的喜愛,后來更從吉隆坡演到芙蓉、彭亨、怡保、檳城、馬六甲、新山到沙巴亞庇、中國上海等地,成為“大馬音樂劇團”的鮮明標籤之一。

中西拉丁音樂,串成新風格!

《繞樑風華時代曲》之后,接下來的《夜來香:李香蘭傳》、《劉韻》、《春花秋月》、《不了情》等,幾乎沿用同樣的“音樂劇形式的音樂會”。

許成就笑說,當時許多人以為劇團專演出中國老歌,其實,他們間中也有做拉丁美洲音樂等其他國際音樂的演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馬音樂劇團”也跟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2006年,從中國傳統戲曲改編而成的音樂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便是一個成功的實驗。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大家都知道的民間故事,我們參考了許多相關的電影、黃梅調、電視劇、動畫等,最后採用中西合璧的全新歌曲配樂,而且還選用以英語為台詞的說書人。”

接下來,粵語話劇音樂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歌舞音樂劇《歌舞今宵》、原創英語音樂劇《武則天》、中巫印流行歌曲《圓滿的和諧》等,留下了鮮明的演出標籤。今年是該劇團成立23年,他們準備精擷多部作品的片段,做個紀念性的週年慶演出,與觀眾歡慶這珍貴的時刻。

不只聽歌,也聽故事!

從1993年組團至今,“大馬音樂劇團”改過幾次團名,大馬五重奏、大馬華樂小組、大馬華樂團、大馬樂團……今年,他們開始接軌國際,正式易名為“DAMAasia”(大馬音樂劇團。

“大馬音樂劇團”製作人兼藝術總監潘啟,畢業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他和許成就是通過朋友介紹而認識,知道對方需要人協助公關和市場事務,就爽快地答應了。

活躍于英式話劇界的他,平時不聽華樂,但第一次聽許成就等人的演出綵排,就被這美麗的音樂所感動,因此結下合作的緣分。

“我記得他們第一次在天后宮演出,我的任務是站在門口當看門人,演出的時候不讓觀眾進出,有的觀眾覺得奇怪,為什麼不能自由出入?”

追根“我是誰?”

他說,23年來協助劇團的過程中,比如尋找和研究演出相關的歷史資料,這同時也是他自己踏上“我是誰”的文化追根歷程,越是尋找和研究,就越是尊重華樂。

他說,多數人了解中國老歌是透過電影,但是透過《繞樑風華時代曲》演出,以歌曲本身來串接編排成一個故事,意外獲得觀眾的歡迎,促成劇團“音樂劇式的音樂會”的演出方向。

特別是在為《月亮代表我的心》、《夜來香》等演出研究鄧麗君、李香蘭和劉韻的資料,這種結合記錄(Ducumentary)和娛樂(Entertainment)的融合方式“Documentainment”,讓觀眾了解更多,不只是聽歌,也是在聽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歷史。

在劇團製作的多部作品當中,對潘啟倫而言,由他導演的《武則天》是一個難忘的挑戰。“它是劇團的第一個原創英語音樂劇,從音樂到劇本都是原創。我們籌備了3年,包括將近一年的時間,到中國西安和洛陽搜集《武則天》的歷史材料。”

2009年籌備、2012年才正式演出,《武則天》在大馬演出廿六場,是該劇團演出最長的歷史紀錄。同時間,這部劇在開演前一個月就票券售罄,是劇團的另一個紀錄。

水汪汪淚汪汪,受創后站起來!

“大馬音樂劇團”推手之,顏文偉的人生重大事件全發生在1993年。那一年,他決定專職往商界發展、結婚,以及參與劇團。“我的大兒子今年23歲,和劇團同歲呢!”

在劇團中負責排練及賬務的顏文偉,也是1988年全國二胡比賽冠軍,通過朋友介紹而和琵琶手許成就認識,知道他想要組團,毅然參與其中。

“我記得組團之后第一次做公開演出,當天是世界盃決賽,意大利對戰巴西。我想,大家放工后回家等待觀看比賽,應該沒有什麼人來看我們的演出,結果那一晚的演出爆滿,甚至有觀眾買站票。”

初次公演那一晚,觀眾的熱情,讓顏文偉難忘;2003年吉隆坡大水災,也讓他至今難忘。

“當時劇團的辦公室設在獨立廣場地下室,沒想到大雨成災,水淹滿地下室,收藏的所有唱片和資料都沒有了……我們三人看著汪汪大水,抱頭大哭。”

那一場水災重創“大馬音樂劇團”,甚至讓他們有“結束組團”的念頭,但在熱心人士的熱情協助籌款演出,劇團又重新站起來。

從組團初期以純華樂為主,到中期加入西洋笛等西方樂器演奏,轉變成中西華樂表演,顏文偉認為,適時轉變是必要的,這也是該劇團這23年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基本上,演出的所有資金都是我們自己解決,記得我們第一次做《繞樑風華時代曲》,在朋友家排練、道具都是租借的,把成本降到最低。”

所幸,那一次的演出受到觀眾歡迎,為劇團打下很好的基礎和觀眾群。 顏文偉表示,觀眾購票是劇團的收入,因此劇團每一次的演出,都以高水準製作為前提。同時間,藉此優質製作建立劇團的品牌,能夠迎向未來繼續拓展!

《再歌再舞廿載情》

主唱:陳素瑄、杜君寧、劉俊毅、陳貞璇、Tria Aziz、張方琪、陳嫊絲、魏景翔

日期:10月6日至16日

地點:Pentas 1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Sentul Park ,JalanStrachan ,Off Jalan Ipoh ,Kuala Lumpur.

票價:RM65至RM285不等(10月2日之前購票有10%優惠)

查詢:03-62019108(大馬音樂劇團)/03-40479000(KLPAC)

面書:www.facebook.com/damaorchestra

《武則天》
《武則天》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