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考路路通(第1篇)這紙文憑蘊藏華教奮鬥史… 統考揹負民族大業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統考路路通(第1篇)這紙文憑蘊藏華教奮鬥史… 統考揹負民族大業

當年董教總領袖抵住馬哈迪的壓力,統考才得以開跑至今。(照片董總提供)
當年董教總領袖抵住馬哈迪的壓力,統考才得以開跑至今。(照片董總提供)

報導:涂素燕
攝影:董總提供、依哲



世界上也許沒有一種考試制度,像統考那么特殊。

對華社來說,統考不只“讀書考試”這么簡單,華社視這紙文憑為民族大業。

正因如此,朝野政客經常利用它撈取政治資本。



近年因為關中課題,華教內部針對“統考法律地位”、“誰可以合法考統考”、“關中考統考的后果”等課題爭論不休,撕裂華社。

統考作為政治義題,總是輕易牽動華社的神經。

然而,多少人知道,統考作為獨中辦學的燈塔,統考文憑今天能在學術界爭一席位,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

教育大環境流轉,它未來何走何從?

近日,地位飽受爭議的關丹中華中學,首批初中三學生迎來初中統考。

外界傳言有人會前往關中阻擋學生參與統考,校方因而勞動警員全副武裝戒備,保障考生安全。

回顧1975年,第一屆統考就是在風雨飄渺不安中舉行。

當時,時任教育部長馬哈迪就召見董總前主席林晃昇,指示他停辦統考。

董教總召集全國各州華教代表反覆討論,認為統考沒有抵觸法律,以林晃昇為首的董教總立場堅定,如期舉行統考。

第一屆在董教總堅毅斗爭之下,排除萬難跨出第一步。

隨后數十年,董總考試局一步一腳印,為統考建立起系統管理機制,統考作業得以順利進行。

《1996年教育法令》第69條(1)(關于禁止舉辦考試的條文),為統考的法律地位埋下隱憂。

條文規定,沒有人(或學校等教育機構)可以擅自為學生(不論是政府或私立學校的學生)舉辦任何考試,除非事先獲得考試總監的書面批准。

全球展臂大馬關門

當時華社擔心,這條條文是衝著統考而來。

儘管如此,十多二十年來,統考依舊順利舉行。

但是,從地位受爭議的關中開辦以來,華社重提“統考法律地位”,贊同關中考統考和反對關中考統考的兩個派別,就關中考統考會為獨中和統考帶來什么影響的課題,互相撕咬。

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超過1000所大專院校的大門為獨中生而開,惟我國政府始終不承認統考文憑。

“承認統考”這個課題談論數十年,都是空談。

早前,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聲稱“承認統考只剩一哩路”,這個老舊的課題再次被搬上檯面。

日前,首相納吉針對民主行動黨亞沙國會議員張聒翔口頭提問時,則指統考不符合國家教育政策,獨立中學和統考繼續保持現狀,唯政府準備與相關單位討論。

統考雖是獨中學術表現的評估指標,但它的歷史背景、起源,讓它數十年來蒙上政治色彩,逃不出跟政治糾纏的宿命。

有人對消費統考招牌樂此不疲,也有人對華教長久以來的紛爭不厭其煩。

我們不要忘記,華教能夠在這片土地扎根不是必然的。

獨中能夠有今天的發展,統考作為獨中體系的頂樑柱,背后全靠一批真正搞教育、辦學、教學的人默默耕耘。

獨中與政治糾葛剪不斷

我國華文獨中體制是政治產物,不管我們喜不喜歡,統考課題都擺脫不了政治元素。

這一切要從1960年代,我國推行以“語言種類”劃分學校的教育政策說起。

馬來亞獨立后,政府于1960年成立一個教育委員會起草教育報告書。

委員會以當時的教育部長阿都拉曼達立為首,華社后來稱該報告書為《拉曼達立報告書》。

就中學教育的部分,該報告書建議,為了團結國民,中學的公共考試應以馬來文或英文作為媒介語。

民辦的華文中學要接受政府津貼,就得改制成為國民型中學。

拒絕改制的學校,政府將取消原有的津貼資助。

1961年10月,國會在華社的反對聲中,通過根據《拉曼達立報告書》制訂的《1961年教育法令》。

馬來亞半島70所華文中學,54所接受改制,成為國民型中學。

只有16間華校堅持以華文為教學媒介語,寧可放棄政府津貼,以獨立中學的方式繼續辦學。

隨后幾年間,西馬改制的中學里,有20所另開辦獨中。加上1962年創辦的班台育青中學,西馬共有37所獨中。

沙砂與西馬合組馬來西亞之后,加上沙巴和砂拉越的23所獨中,才有今天的60所獨中。

1999年年底,寬中獲準增建分校,2005年分校校園正式啟用。

今天華社稱我國共有60+1所獨中,所指的就是改制后僅剩的60所獨中加寬柔獨中古來分校。

孔婉螢:2012年3月,華文獨中統考的執行與管理業務獲得了ISO認證。
孔婉螢:2012年3月,華文獨中統考的執行與管理業務獲得了ISO認證。

辦統考讓獨中生升學無虞

隨著《1961年教育法令》實施,產生華文獨立中學這種特殊教育體制。

坤成女中校長魏瑞玉1962年在檳華女中念高三,正好見證華校改制的年代。

當時她就讀的檳華女中改制成為國民型中學,“還好我不是超齡生,那時班上的超齡生先被安排到一個特別班上課。”

抗日的三年零八個月,導致過后我國民不聊生,1950年代、1960年代超齡入學是很普遍的事。

許多改制的華校,后來再開辦獨中,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安頓超齡生。

“改制之前政府有為華校舉辦華文媒介語的初中會考和高中會考,改制以后,就取消這種華文媒介語的會考。”

鑑定畢業生水平

國民型中學根據政府當時的政策,參與以英文為媒介語的初中“初級教育文憑”(LCE)及高中“聯邦教育文憑考試”( MCE)。

至于獨中,從1962年到1974年都沒有一個統一的鑑定考試。

當時,各別獨中自己辦畢業考試和頒發畢業證書。一些獨中的學生,也報考政府考試,為升學鋪路。

董總首席執行長孔婉螢表示,因為缺乏統一鑑定獨中畢業生水平的考試,不利獨中生升學。

“所以1973年,華社成立全國華文獨中發展工委會,也就是今天的獨中工委會。當時就議決給全國獨中學生辦一項統一考試。”

隔年,獨中統一課程小組和考試小組擬了一分報告,準備為獨中生籌辦初中和高中統一考試。

經過兩年籌備,1975年12月,獨中工委會正式舉行第一屆統考。

“當時的考試日期落在12月11日、12日、15日、16日和17日。”

教長叫停考華教團體議決照跑

1975年10月,統考籌備工作緊鑼密鼓,時任教育部長馬哈迪卻召見董總領導人,包括當時的主席林晃昇、秘書郭洙鎮律師等人,要他們取消統考。

著名評論家、資深媒體人拿督謝詩堅博士說,馬哈迪任教育部長時,非常提倡國民教育。

“他認為,獨中舉辦以華文為媒介語的考試,跟政府的國民教育政策有所抵觸,會引起不安。”

華教元老陸庭諭曾在2013年6月發表文告,細說當年情況。

根據陸老的文告,當時林晃昇輕鬆回應馬哈迪:“哦,這么重大的問題,事先沒有告訴我們,我們以為是親善請我們喝杯茶。是不是政府要為我們舉辦一個考試,那我們可以取消……”

有其他公共考試

馬哈迪指那是另外的問題,問他們對取消統考有何決定?

林晃昇答道,舉辦統考並非幾個人的事,統考是否停辦這么重大的課題,個人無法馬上給予答覆。

他們必須向法律顧問咨詢、召開中委會議以及各州開會討論等,要求給予兩個月諮詢才能回復。

隨后,董教總于1975年11月30日在雪華堂召開各州董聯會、教師會、校友會代表、獨中工委會、獨中董事長及校長聯席會議。

當時,我國除了政府公共考試,也有外國大學、學院、學術及專業機構,在國內舉行公共考試。

華教團體經慎重考慮過各種因素,認為政府沒什么法令可以對付獨中舉辦統考。

孔婉螢說:“會議最終議決,決定維持原定日期舉辦統考。”

統考得以開跑至今。

質量管理獲ISO品管認證

自2010年,董總開始導入質量管理體系,培訓考試局職員以推行ISO 9001品質管理。

孔婉瑩說:“我們也把30年下來的實踐成果制度化,編制成約24個作業流程。”

經過兩年的努力,2012年3月,華文獨中統考的執行與管理業務終于獲得ISO認證,並成功獲得馬來西亞、中國、英國和日本認證單位頒發的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認證範圍為“執行和管理華文獨中統一考試。”

自2011年起,為了提升試題的品質和水平,考試局邀請中國上海考試院雷新勇教授前來指導布魯姆教育分類學目標。

“同時,我們也制定了一套符合布魯姆教育分類目標的各科考綱,我國國家考試局用的也是這套。”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為了有效達成教育目標,把教育的教學目標分類出來,從簡單到複雜,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嚴謹把關41年不曾洩題

董總考試局1975年舉辦首屆統考,至今41年從未發生洩題事件。

芙蓉中華中學校長蔡親煬博士認為,這是統考最讓人讚賞的一點。

他曾經參與董總考試局的作業,所以很清楚,一場考試,從出題、考卷運送到考場,過程很容易出現弊端。

他指統考辦到今天,沒有發生過洩題,董總考試局前主任李華聯是最大功臣。他在任的時候嚴謹把關,盡心盡力確保統考順利進行。

“盡管政府考試多次發生洩題事,但國立大學一定會招收政府考試考生。”

然而,獨中生沒有國中生這種優勢,獨中統考文憑需要憑其學術水平、考試制度的公信力,獲取海外大學、本地私立大專院校承認其價值。

“統考一旦發生洩題,公信力受損,考生要靠統考文憑升學就會面對很大問題。”

統考作業流程十分機密

統考的作業流程基本分為報考、出題、組卷、安排考場、考試、評閱。

為了確保不洩題,這些流程的運作都十分機密。

孔婉瑩表示:“統考的制度和運作細節是我們從來沒對外公開的。”

她說,舉辦第一屆統考時大家都沒有經驗,一切都從零做起。

長久以來,董總的領導層、獨中工委會委員從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一套管理方針。

1980年代以前,統考作業全靠人手操作。

當時,董總職員從輸入考題、打印、運送、及保管考卷、文憑製作都得親力親為,耗時耗力。

各項科目監考和評閱,全靠數百位獨中老師犧牲年終假期支援。

1982年后,統考作業才開始電腦化和機械化,效率大大提升,也降低成本。

“42年下來,我們才慢慢在內部建立一套考試的系統管理制度。”

20161031mb65a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