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葉愛雲
(吉隆坡12日訊)市場早已預期美聯儲本週將升息,而此次的第6輪加息週期,堪稱史上最緩慢的一次,基准利率過去兩年來只調升100個基點,歸根究底,問題出在通脹率一直不達標,沒有企穩2%。
自從2009年3月推出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簡稱QE)開始,美聯儲多輪下來不停印鈔救市,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從約兆美元一路飆升至4.5兆美元(約19兆令吉),那為何美國通脹率仍然不達標呢?
分析員認為,問題的根源或與科技進步、阿里巴巴效應、產量過剩和油價仍然偏低等多個因素有關。
豐隆投資研究分析主管兼經濟分析師徐克宇回應《中國報》詢問時說:“對美聯儲而言,通脹率上升意味著市場需求在增加,而當前經濟已處在正常上升軌道,可是已發展經濟體包括美國、歐洲及日本,通脹率都沒有如期上升。”
低通脹已成新常態
“大家對QE的成效一直都存有疑問,直到兩年前終見一些成果,可情況是複雜的,失業率確有在下降、薪資也開始出現上漲,但問題在于通脹沒有跟上。”
他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升息政策上猶疑不決,相信是因為他們已無計可施,擔心加息步伐太快將導致難得出現好轉的經濟掉頭走,抹殺掉此前的努力,包括搞了這么多年的QE。
徐克宇指出,網絡普及化讓網購變得非常方便,這或是導致市場沒有如期出現需求大于商品的情況,也是導致美聯儲引頸長盼的通脹率沒有如期升上去的原因之一。
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董事李興裕也指出:“低通脹率在許多已發展經濟體早已成了新常態,這當中牽涉許多因素,包括科技進步和油價偏低皆是降低成本的因素,以致有關地區的通脹水平持續萎靡不振。”
無論如何,他認為,美聯儲不該長期維持超低利率政策。
適度通脹是有必要的
許多人或許會滿腹疑惑,維持低通脹或零通脹率不是件好事嗎?為何美聯儲要大舉挹注數兆美元資金,在加息或不加息政策上猶疑不決,大費周章就為抬高通脹率?
事實上,無論通脹或通縮都非好事,凡事都需取之平衡,對美聯儲而言,他們的責任是推動美國經濟成長與就業率,零通脹率會使經濟癱瘓,特別是在衰退期間。因此他們認為微通脹率是有必要的,可作為調節機制。
“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意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所以會使得物價上漲,原因可以是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坊間普遍以“通貨膨脹”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
但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會使物價上升,當中牽涉許多因素,可能是消費尚未投入,或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
因此,新發行的貨幣若是流向生產端用于擴充產能,反而會造成供過于求現象,導致物價不升反跌。
稍有差池美財赤恐加劇
李興裕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原來就是一名商人,他為美國企業減稅,以刺激美國境內投資,鼓勵企業把海外投資帶回美國,旨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讓美國再次強大,他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
不過,他表示,從美聯儲的角度,美國當前經濟增長動力其實已足夠,加上此前已有3輪QE加持,加上長期接近零利率政策,市場資金已經算很充裕,借貸成本也堪稱史上新低,當前市場也已接近充分就業。
“再者美國剛通過稅改法案,此舉將對美國經濟產生一定刺激作用,為市場釋放更多資金及增長動力,進一步提振已在增長中的美國經濟。”
他解釋,讓人擔心的是大筆熱錢將回流美國,市場一旦過熱,美聯儲加息步伐又不夠快,通脹率便會急劇上漲,一發不可收拾。屆時美聯儲恐怕只會措手不及,導致經已債台高築的美國,財政赤字恐進一步擴大,這就是稅改潛在的代價。
據“路透社”早前報導指出,美國今次稅改一旦落實,將成為1980年代來美國稅法上最重大的改變,共和黨預計未來10年美國國債將因此再增加1.4兆美元(約5.72兆令吉)至21.4兆美元(約87.48兆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