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什麼地方最容易被雷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最多閃電的地方,是在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Lake Maracaibo),每年有百萬次。
根據過去的記錄,大馬是世界上雷電發生最頻密國家中排行第5的國家,而雪州梳邦更曾被列為全馬閃電最密集的地區。
此外,全球最容易遭到雷擊的地方,除了馬拉開波湖,還包括: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印尼爪哇島,后者每年有300天出現打雷閃電。
歷史上最猛烈的雷電,發生在1975年,辛巴威鄉村烏姆塔里一小屋內,屋子遭雷擊後死了21個人。
至於平均每年最多人遭雷擊的地方,根據記錄,是中國江西南昌市雷公壇自然村是著名的“雷公村”,平均每年數十人遭雷殛,最嚴重的一次在2006年6月22日至28日,7天內有23人被雷殛,不幸丟命。
在美國,每年約有1500人左右遭雷擊,死亡率約1/3,存活者有75%,而存活者也會有程度不一的傷害,諸如神經症狀、聽力或平衡障礙等的後遺症,雖然也有少數案例是因被雷擊而恢復失聰多年的聽力或視力,但這種意外或奇蹟少之又少,還是悲劇居多。
為何會“行雷閃電”?
閃電的出現,是因大氣中有水份,當水份在大氣中流動,互相摩擦而帶電,這些大氣中的電能量分正極和負極,如果正極和負極相差大,便會產生行雷(聲)和閃電(光)現象。
如果能量不大,閃電只會在雲層中發生,所以雷暴時候會看見雲層有閃光,但若閃電能量較大,閃電便會形成長條的閃光,甚至直達地面,造成破壞。由於大氣中有電阻,所以閃電不是一條直線般出現,而是呈梯級狀。
雷電的發展過程,是由空中雲層向下尋找對電絕緣能力最低且路徑最短兩者並行發展。乾燥的空氣每公分可以隔離3萬伏特的電壓,而不會產生火花或放電,但若天候濕度高,隔離能力變差,就只剩下數百伏特的絕緣能力,因此雨天比晴天更容易發生導電與雷擊情形。
此外,空曠地帶的突出物距離雲層較近,是最容易成為雷擊的目標。一般而言,半徑300公尺內的相對突出物體均可能成為落雷點,故戶外活動首應避開於高山稜線、山頂涼亭、野外空曠等地區,騎摩哆或腳車、打高爾夫球、網球、農田耕作等,這些活動都可能使自己變成相對最接近雲層的狀況,遭雷擊的機率自然較高,國外因雨天打高爾夫球而喪生的案例,每年均有10起以上。
間接雷擊事件
雷擊時,雖未直接遭雷擊命中,但站立在突出物旁邊也是具有高度的危險。當雷擊打在突出的大樹、輸電鐵塔、旗竿等時,大約在半徑30公尺內的地面上,由落雷點向外每公尺的電壓差距約有2000至3000伏特,換言之,跨開50公分站立的兩腳間約相差1500伏特,瞬間會有電流自兩腳間流過胯下,造成間接的雷擊,也會產成傷亡。
曾發生綁在樹下的水牛,在雨天不明原因的死亡,這是雷擊打在樹上,造成附近人畜手腳間電壓相差數千伏特而死亡的間接雷擊事件;然而,停在電線上曬太陽的小鳥,卻無視腳下通過的電流,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小鳥兩腳幾乎是處於同一位點,腳下電壓幾無差距,並非是小鳥腳穿絕緣鞋所致。
遇到雷雨馬上脫金
從事野外活動,遇雷雨機率相當高,民眾極有必要具備避雷的安全常識,只要能按下列的安全次序處理,即使穿戴調整型有鋼圈的內衣也不須慌亂地演出脫衣秀:
1.停止所有活動,優先躲進有避雷針的大樓內或高樓建築物內。
2.進入汽車內,收下天線並避免身體接觸車體的金屬部分。
3.在野外空曠地帶成為相對最高點時,應盡速取下身上所有的金屬配件,包括髮簪、手錶、金屬製的筆等,用手帕包好放置地上,兩腳併攏、雙手抱膝坐下,縮小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等待雷雨結束。
打雷時,即使在室內也未必安全,倘若建築物的低壓配電線路的接地做得不好,當雷擊打到避雷針時,若避雷針的接地棒與大樓鋼筋或配電線路的地線接在一起,則建築物內正在使用電器的人,或貼著牆壁站立的人,都有可能被意外間接雷擊而傷亡(雷電自鋼筋穿過混凝土,打在人體身上)。
此外,雷擊也可能打在電話線路而進入屋內電話線,國外曾有閃電電流自電話線傳入聽筒,導致接聽電話的人耳膜破裂的案例。因此,打雷時,一般民眾若使用有線電話,應長話短說,或改用無線電話較安全。
在屋內安全嗎?
下雨天,雷公發威時,你適巧在屋內,該怎麼辦?具體的安全措施與對策及優先次序如下:
1.遠離窗戶與牆壁最少在30公分以上。
2.遠離電器用品或停止持用金屬電器。
3.使用有線電話時要長話短說或改用無線電話。
值得一提的是,萬一周遭有人不幸被雷所擊中,遭雷擊的傷者因為代謝率減低,可以忍受15分鐘甚至更久的無呼吸及心跳微弱,導致他們狀似死亡而可能被放棄急救,因此,如果能及時搶救,存活機率很大,千萬不要放棄了急救措施,要趕快以心肺復甦術急救;當然,搶救別人時,請同時注意自身安全。
資料來源:電子報綜合報導∕部分內容取自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