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馬頭條】中央政府策劃裝排污系統 姓氏橋要擺脫污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北馬頭條】中央政府策劃裝排污系統 姓氏橋要擺脫污名

(檳城2日訊)喬治市唯一未有完善排污系統的地區,7座姓氏橋有望獲得安裝長達1622公尺的排污管及化糞池。



7座姓氏橋包括王、林、周、陳、李、各姓、楊橋,有約200戶逾2000名居民。

行動黨彭加蘭哥打區州議員劉敬億指出,能源、綠色工藝及水務部委任的Perunding Pinang有限公司,負責進行策劃安裝排污管的計劃,並於4月29日將初步報告呈交地方政府。

報告涉及1622公尺長的排污管安裝在7座姓氏橋,未包括銜接到每家每戶的排污管,沒列出費用。



料耗資逾1200萬

“地方政府已指示縣署安排各相關部門開會,以討論接下來的工作,包括工程費用計算出來後,是由哪個部門承擔該費用。”

劉敬億今日在紅燈角填地召開記者會時,如是指出,出席者包括丹絨區國會議員黃偉益。

他指出,他在數年前已多次在州議會提出姓氏橋需裝排污管,近幾年英達麗水也有到該處視查,並有向州政府呈報告,即計劃費用需用到1200多萬令吉。

“州政府也與州經濟策劃單位商量如何進行,不過在505大選時計劃的進展就暫停,如今中央政府策劃該計劃。”

他也曾與姓氏橋社委會及縣署、世遺機構開會,商討翻新已損壞橋身木板,這些社委會也將準備計劃書及所需費用。

黃偉益:10月帶入國會

丹絨區國會議員黃偉益說,他將在10月國會下議院會議第10大馬計劃中期檢討時,提議列入姓氏橋安裝排污設施的計劃,若獲接納,計劃有望在近一兩年內展開。

“若獲納入,未來這兩年內就能落實,不然就要求列入第11大馬計劃,該計劃是在2016至2020年實行。”

另外,黃偉益說,姓氏橋是喬治市最後一個沒有完善排污設施的地區,而姓氏橋是旅遊景點,希望遊客到來後能留下好的印象。

新聞背景

居民直接排泄下海

姓氏橋位於檳島渡輪碼頭不遠處,住的都是水上人家,屋子建在海上,底部用樁柱支撐,並用木板鋪設成橋樑作為走廊。

共有7座姓氏橋,由同姓氏者同住一橋,即王、林、周、陳、李、各姓及楊橋。

“姓氏橋”記載著南洋華人的祖先在19世紀遠渡檳城,重新紮根及生活的地方。這裡可以看到華人祖先當時努力奮鬥、辛苦保留的建築。

在檳榔嶼港口時代未到來之前,姓氏橋承擔著處理貨物吞吐的重任,當時帶有姓氏特點“碼頭運輸公司”在擴大勞動力方面,都是從中國輸入同姓族人,使“公司”保持著故鄉宗族村落的原樣。

而當時同姓氏的宗族鄉親,沿著吞吐貨物的棧橋,搭建起自己的水上木屋,棧橋於是成了村中的主街。

姓氏橋保留至今,成為文化遺產之一,但這些橋的排污方式也從以前到現在,從未改變,那就是橋民的排泄物是直接進入海中,原因在於當地並無排污設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