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黃亞福故居一夜間被拆 華人古蹟再少一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今日柔佛頭條】黃亞福故居一夜間被拆 華人古蹟再少一個

報導:吳振威
攝影:張來星
(新山2日訊)新山開埠功臣黃亞福百年故居,一夜之間被拆毀,華人古蹟再少一個,大家不竟要問“新山華社還剩下什么?”。



縱使柔州政府允諾保留,黃亞福故居還是被拆了。發展商前晚出動神手,將位于新山魯馬固打路的古樓,近乎夷為平地,百年古蹟從此走入歷史,讓人萬分唏噓。

這次的教訓,太過沉重,也再次敲響華社的警鐘,仔細一想,祖輩留給我們的,還有什么是應該及值得被保留下去的。

國家不重視民眾不關注



新山文史工作者吳華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隨著黃亞福故居被拆毀,象徵著新山華人的古蹟再少一個。

吳華今早從本報記者口中,得知黃亞福故居被拆毀一事震驚不已。

“我之前閱讀報章,獲知柔州政府計劃通過柔州文化遺產基金會,征用黃亞福故居地段作為藝術廊,也聽聞發展商有意將故居改建成餐館。”

他雖然對黃亞福故居被拆表示遺憾,但是,從這件事上,再次反映出國家對華人古蹟不重視及現代人不關注歷史的兩件事實。

他也點出一個現象,即“人總是要在事件發生后才感到追悔莫及”,意指黃亞福故居要被拆了,新山華社才緊張。

吳華說,就算建築物被保留,華社也沒能力負擔,必須依靠政府的支持才有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另外,他說,如今,唯一保存下來的新山華社古蹟只剩下陳厝港,是港主制度下最先開發的地區之一,于1844年開發,以港主陳開順命名。

“有了黃亞福故居的教訓,華社要想辦法,力爭保留陳厝港,否則,后代只有在歷史書上讀到‘港主制度’四個字。”

是私人產業無能為力
曾振強萬分痛心

新山廣肇會館創辦人黃亞福的故居被拆,新山廣肇會館現任會長曾振強指有關地段是私人產業,對此表示無能為力,萬分痛心。

已故黃亞福于1878年創設新山廣肇會員,捐獻2所店屋作為會館的會所。

曾振強受訪時坦言,早在故居被拆毀前,他已和有關產業擁有者的發展商會面,對方是一名新加坡商人。

他雖曾向該商人建議,保留黃亞福故居,以作文化古蹟用途,對方卻有意拆除故居興建公寓或酒店。

另外,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拿督陳聯順說,除了心痛,他對于柔州政府的緩慢救屋行動也很失望,就因官僚作風作祟,柔州政府需負上部分責任。

他希望地方政府重視古蹟保存與規劃事項,如陳旭年街近來的風波,地方政府必須制定相關條例,不可存有灰色地帶。

曾笳恩怪州政府行動慢

民主行動黨士都蘭區州議員曾笳恩歸咎于柔州政府行動緩慢,需為黃亞福故居被拆負上很大責任,要求柔州政府給予合理解釋。

他說,柔佛蘇丹依布拉欣早有先見之明,在2012年3月26日巡視柔州文化遺產基金會時,已指示基金會徵用該位于魯馬固打路門牌2號的黃亞福故居,並在憲報上頒佈為歷史遺址,將它發展為文化與藝術據點。

他語帶不忿說,從2012年至今,柔州政府連一張紙都沒發出。

“故居被拆,人民也非常傷心,因為州政府連一所屋子都無法保留下來。”

他要求州政府給予合理解釋,他也將在來臨柔州議會做出提問。

他不解,拆除工作一般在白天進行,為何承包商如今選擇在半夜動工,是否有關拆除工程“見不得光”。

張潤安:投資就是為利
新地主有權拆樓

馬來西亞房地產及發展商協會柔州分會理事拿督張潤安認為,黃亞福故居新地主既然已買下該地段投資,拆樓之舉,絕對情有可原。

他指出,黃亞福故居地點卓越,不僅在市區範圍,該地點風水也不錯,新地主肯定是耗費巨資購買該產業。

“商人投資就是為利,以法律角度,新地主有百分百決定拆樓權,無人可干預。”

他認為,新地主會不顧華社情面,毅然決定拆樓,可能是華社和相關單位與地主缺乏溝通。

“其實,政治人物一開始稱援引法令,讓政府將土地歸納文物之舉,或許讓新地主擔心花費巨資購下土地會瞬間化為烏有,為免夜長夢多,趕緊將黃亞福故居摧毀。”

針對該處可能興建公寓,張潤安認為,只要價錢合理,如此卓越地點,還是可能有商機。

陳再藩:華社須吸取教訓

新山文化人陳再藩聲言,今次黃亞福故居被拆應成華社教訓,大家應積極保護新山剩下的歷史古蹟,以免“后知后覺,搶救不及”情況重演。

他指出,華社並非第一次失去重要的歷史古蹟,當年柔佛古廟山門被拆事件,已是一個借鏡。

他認為,華社保護歷史古蹟的步伐太慢,每次都等到有人想破壞古蹟后,才集體發出保護聲音,此時往往援救行動已太遲。

“建議新山華社,此時就該鑑定該被保護的古蹟名單,使用各途徑,如申請向官方要求保護或華社集資購下值得被保留的產業,以確保這些古蹟,可永續流傳。”

老新山無限感慨

報導:吳燕萍

週五上午,一些老新山人回到黃亞福故居觀看,發出無限感慨。

被拆的建築物有150年歷史,伴隨許多新山人成長。

一些在場受訪者更稱該建築物被拆,只能怪黃亞福后裔不保留!

退休人士甘先生(70余歲,住在新山彩虹花園),週五上午特地前往該處觀看,坦言很捨不得該建築物。

“之前住在魯馬固打路逾40年,黃亞福故居伴隨我大半輩子,如今它被拆,要怪只能怪后裔不保留,將它變賣。”

住在黃亞福故居店屋樓上不願具名的老先生(70余歲)也認為,黃亞福故居既然已經易主,新地主當然有權決定是否拆或留,一切只能歸咎后裔將之變賣。

黃亞福故居施工工友週五上午看見記者蒞臨,似乎被下封口令,一些看似工地高層也態度不友善,拒絕回應提問。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