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吉︰少兒老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廖朝吉︰少兒老成

當兒子一本正經問我:“為什么你們總是要求我做功課,你們不知道我的生活很累嗎?”第一次對話,我有點竊喜,一個8歲的孩子竟然可以表達複雜的情感,恐怕是平時閱讀引導有方。古人不是常說,人生識字憂患始,也不枉費我苦心積慮,循循善誘。



類似的話一直重複,近似大人的口吻,說累、說我們不尊重他,說我們不瞭解做小孩的辛苦。仔細觀察他的對白以及應對,訝異這小孩怎么這么早熟?怎么說話像個成年人?這個現象正常嗎?鄰居陳家的小女孩,每一天幼兒園放學做功課,都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哭訴,老師怎么過分了,同學怎么欺負她了,做功課簡直就是八點檔的苦情劇,天天上演。

結果我的友人和我一樣,要不然幫小孩做功課,要不然去向老師討價還價。看到我們出手解救,小孩破涕為笑,眼神狡獪。這些小毛孩從哪學得一身老滑頭?簡直就是老油條。他們熟悉我們的個性,實踐適者生存,在我們這些大人之間游刃有余。我常戲稱,這些都是天生的戲骨子。有人歸咎于3C,也不時聽專家說,營養過剩,大腦提早發育。這批幼兒園就過熟的小人呵。

我們這些新時代的父母有個特色,因為孩子生得少,願意花時間去學習親子學,使得我們比上一代父母具有更柔軟身段。我們願意傾聽、理解及接納孩子,把“成為孩子的朋友”當成我們親子教育的終極目的。我們這代的父母普遍有“彌補”上一代親子教育缺憾的責任。許多父母掛在嘴邊的就是,我們不要像我爸爸媽媽對待我一樣來對待我的小孩。



躲避學習的藉口

因此,當我們誤以為全然接受孩子的所有想法是愛他,肯定他的最佳表現,我們也就掉入了以為“語言的早熟”就是“心智的早熟”。孩子們根本搞不清楚他們說這些話的準確意思,反而這些似是而非,咋聽之下很有道理的話,許多都是他們躲避學習、拒絕新事物的藉口。

我們常以為教育小孩要用理由來說服他們。有一天當他耍嘴皮子,用我們平時所說的道理來反證他的行為時,我突然脫口而出:“小孩不要亂說話,這不是你們說的話!”對話在這一個沉默中劃上句號。

一句喝止,是否可以讓這小孩意識到,生活作息語言表達的分寸所在?我這個行為是否是教養書上所說的“扼殺了小孩主動表達的信心”?老派的教養強調嚴厲。總得有個人出來調教,出來匡正小孩的言行。這就不能是尊重孩權,而是仗著我是成年人,知道什么是對小孩好,什么是小孩應該做的,憑的就是生活歷練以及自己的知識專業。當然,還有我是你老子的硬道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