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鄉情濃 (第2篇).怡保“黃河”伴隨村民近百載 兵如河是友也是敵

報導/攝影:潘淑儀

與霹靂州怡保的“黃河”對話,探索鮮為人知的事、實、史,會發覺寂寂無名的小河道,承載著村民無數的喜與悲!

有人說,將事情發生的真實情況記載下來,稱之歷史,而享有“黃河”美譽的兵如河(Sungai Pinji),雖不及中國黃河般驚濤駭浪、波瀾壯闊,但柔情硬漢的獨特風貌,伴隨村民近百載,起起落落,喜憂交集,至今叫人難以忘懷。

潺潺緩流的兵如河,全長38公里,滔滔水聲,滋潤著兩岸人們,雖然其貢獻不大,更不足以讓村民靠河為生,但週遭肥沃的土地,卻養活了兵如港新村沿河的老村民。

常有魚出現

回顧舊時代,兵如河,是友,也是敵,無情的水災襲擊,雖曾淹沒多個新村,但也是村民兒時玩樂的好去處,種植的好田園。

該河流也非常豐濱,常有魚兒,如非洲魚、鱉、琵琶魚及白須公等出沒,老村民只要靜靜地蹲在河邊欣賞,已是人生一大樂趣。

在訪談的過程中,老村民鮮少提及“兵如河”的字眼,因大家都已習慣性稱之為“黃河”,該河流因河水呈黃泥色,並不適合灌溉及食用,故有“黃河”之別名。

或許對一般市民而言,兵如河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河,但在伴隨數十載的老村民眼中,兵如河有著他們過去許多回憶,有快樂的,也有辛酸的。

猶如“八寶河”掏之不盡

兵如河猶如“八寶河”,讓老村民掏之不盡!

兵如河雖帶來水災不斷,但也為村民制造驚喜,猶如“八寶河”,每逢下起大雨,水位上漲時,只要提個勺子站在橋上打撈一番,收穫可不淺。

劉婆婆的女兒許翠屏說,童年時期玩具沒兩個,母親就會趁傾盆大雨時,戴著草帽,提個勺子,到橋上打撈玩具。

她笑說,如同“玩具隧道”的兵如河,經常會撈到從其他溪流漂來的娃娃及皮球,洗乾淨后可以玩。

現年57歲的她說,當時更會打撈到水果,如柚子及番石榴等,雖然外層已沾滿泥漿,不過,拿回家沖洗后仍可食用。

“陪同母親站在橋上等候的時刻,最緊張刺激,看到河面漂浮的物體都會打撈上來看一番,期待各式玩具的出現。”

兒時嬉戲好去處

兵如河,是許多人兒時嬉戲的好去處!

“回憶當年,體型如鱷魚般大的巨蜥蜴,常在兵如河岸邊浮游,更成了鄰家兒童的好玩伴。”

現年62歲的梁玉娟指出,出世至今,便與河為伍,小時候什么都不懼怕,常傻乎乎和友伴三五成群到河邊嬉戲,還拿起過棍子“打擾”正在岸邊熟睡的巨蜥蜴。

“巨蜥蜴有時游在水中,有時又爬上岸邊,偶爾還會看到它們爬上週遭的樹上歇息。”

她還笑說,嬉戲完畢,拖鞋上已粘滿一層層的水蛭,唯有穿著濕答答的衣裳,快速赤腳奔跑回家更換。

不過,她說,每當水災襲擊,河岸邊的住家肯定難逃一劫,水位上漲到窗口處,只好即刻把家中飼養的多只小貓,趕進籠子里,再放到偏高處。

梁玉娟述說舊時回憶之際,一切彷彿發生在昨日,仍歷歷在目。

水災村民望水心酸

水災無情來襲,村民望水心酸!

82歲高齡老村民劉谷的住家,依兵如港新村的地理計算,屬最上游處,簡陋板屋由白鋅片及亞答建成,位于兵如河旁,1959年至今,經翻新后的家園,已有四代人生活過。

五十年代末,劉婆婆一家人都以耕種及飼養家禽為生,生活勉強還算過得去,但經數日滂沱大雨后,必引發河水高漲,發生水災已是必然了。

劉婆婆說,猶記得七十年代鄰近的廢礦湖崩堤意外,大水越堤傾盆流入兵如河,水位急速上升至6尺深,打亂孩子首日的開學禮外,所飼養的雞更難逃死劫。

她說,其中1個大籠子內的小雞,因搶救不果,掉入高漲的泥水中,逾200只小雞活活被淹死,令她損失數千令吉。

“待水位退了,原以為可恢復正常生活,卻爆發病毒,數千只小雞接連被感染病逝,家人都非常難過。”

劉婆婆因年事已高,許多往事記憶已趨模糊,談及兵如河的點滴,雖然水災記憶仍猶新,但總是以笑臉應對,想必舊時的心酸經歷已成往事,留下的僅是與家人相聚的美好畫面。

河邊長滿野生芭菇菜

採摘芭菇菜,賣個好價錢!

芭菇菜,“卷曲狀如小兒拳,長則開展如鳳尾”,雖然處處可見其蹤影,隨手可得,但對兵如港新村兒童而言,可是重要的“經濟”來源。

舊時期,兵如河邊總長滿了青翠茂盛的野生芭菇菜,鄰近孩童靈機一動,集體採摘后,便拿到公市叫賣,這都成了那時期兒童的秘密“賺錢工具”。

許翠屏指出,通常1大束的芭菇菜,售價為20仙,每日平均可售賣逾10束,賣完后,7至8名同伴便會靜悄悄分配盈利,收入還挺“可觀”。

她說,六十年代期間,河岸有片空置肥沃的土地,村民便自掏腰包,撘建木橋越岸種植,直到在20年前被徵收回土地后,菜園也被推毀了。

“每當種滿番薯葉、菜心、羊角豆、木瓜、芭蕉等,綠意盎然,總是讓人賞心悅目。”

兵如河背景

殖民政府改變河道治水

百年前的兵如河,原是條流水量不多的河道,淌淌流水起源于巴占一帶,流經打捫、安邦、兵如港數個城鎮,不過1929年的河道工程開跑后,卻改變了兵如河畔居民生活面貌及兵如河流域。

1919年及1926年,近打河氾濫,釀成怡保市區大水災,英殖民政府隨即展開改變河道工程,在巴占挖掘引水道,把源自中央山脈的近打河支流祖河(Sg. Choh)的流水,全部引入兵如河。

自此,祖河的河水流入兵如河,避開富饒的市區,延緩約20公里后,在孟加蘭南部處流入近打河,讓兵如河晉升為怡保第3長河流,全長共約38公里。

河道改變后,近打河雖不容易氾濫成災,但兵如河自然形成的河床及河道不寬不深,加紅毛丹、巴占等上游區域發展的排水流入兵如河,造成兵如河無法承載洶湧的水量,仍偶爾引發小水災。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