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丘惠萍
(吉隆坡8日訊)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發展理事會秘書吳文寶說,目前為止,國內中學並未統一實行有關教育部允許中六生穿便服上課的新措施,大部分中學還是維持現狀,即所有中學生還是一律穿校服上學。
他說,除非中六生另被安排入學院就讀,就可穿便衣上課,否則,基于學校管制及保障學生安全起見,中學生一律必須穿校服。
他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即使一些私人企業,也有特定的員工制服,所以校有校規,更不能例外。
為了辨認學生
他指出,學校規定學生穿制服,一方面是為了辨認學生,另一方面是要學生遵守校規和紀律。
吳文寶是受詢及2013年至2025年《教育發展大藍圖》建議,中六生可不必穿校服上學一事,對《中國報》發表如是看法。
“據我瞭解,此建議旨要吸引更多學生就讀中六,即大學先修班;但通過這種形式化方式吸引學生就修,並非提升教育的根本,而應透過改善教學課程及考試制度,吸納及培育更多優質大學生。
“現代人都吃不了苦,聽人說中六班難讀,就此放棄,事實上,中六或大學先修班能助學生深入學習基礎,加強日后升讀大學課程的連貫性。”
針對目前有沒有學校已實施新措施,吳文寶說沒有,現有中學還是維持現狀,全校學生必須穿校服上課。
影響紀律安全
全國教專總秘書駱燕萍說,由于中六生與其他中一至中五生是同一校園,若中六生不必穿校服,除了校方管理層難辨認學生身分,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紀律和安全。
她說,除非另設類似大學先修班的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否則,所有中學生還是必須穿校服上課。
楊泉:屬校園文化
教育學者楊泉博士說,校歌、校徽、校服,是學校的主要象征,也屬于一種校園文化,除了強化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間接也能深化學生的愛校情懷。
他說,中六生可否不穿校服上課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對愛追求個性及潮流的年輕人來說,當然無限支持和歡迎,但站在教育傳統觀點上,校服是校園文化之一,也是學生必須遵守的校園紀律。
他指出,類似中六生可不必穿校服上課的建議,多少也是倣效西方國家的教育制度。
他促請教育部在給予邁向成人階段的中六生,開放自由的時刻,相對要有特定規定,確保學生衣著端正,至少需有基本穿著禮儀和校規準則,不會破壞校風及文化,最重要的,不會讓其他低年級學生受到不良示範影響。
新聞背景
中六生不必穿校服上課
教育部最近宣布,為了盡早讓學生貼近大學生活,全國中六生于今年5月5日起,可以不必穿校服,改穿“體面休閒”穿著(Smart Casual)上課。
據瞭解,教育部宣布的新措,獲得不少中六生歡迎和讚賞,芙蓉市區幾所中學的一些中六生獲悉此宣布后,次日便自行決定穿便服上課。
芙蓉部分中學雖沒有統一執行新措,但一些中學個別訂下新條規,如中六男生每逢週一和週三穿校服,週二、四及五則可穿西裝襯衫搭配長褲,並且規定西裝淺色、長褲則是深色,不能穿色彩鮮豔的衣服,而所有襯衫都須是長袖。”
還有部分學校是伸縮性處理,即讓學生自由選擇穿校服,或是改穿個人服裝上課,好比男生需穿西裝搭配長褲,穿著規定要深色。
至于女生也能選擇改穿短袖或長袖襯衫,惟襯衫長度需在手肘以下,裙子則要長過膝蓋,並搭配包鞋,其他鞋款一律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