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任平︰文化工业批判与诗艺提升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温任平︰文化工业批判与诗艺提升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么个称谓,首先由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提出,他们两人看出文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commodified)对文化的冲击,对文化创意的侵蚀。



文化生产由于其市场导向,倾向福特主义(Fordism)的压低成本、大量生产,文化素质变成次要考虑,文化产品千篇一律,怎能不走向平庸甚至恶俗?

班雅明的“机械式生产”(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一说,可谓一语中的,让我们了解文化工业的操作性。关德兴拍《黄飞鸿》,一炮而红,他与石坚分别演黑白人物,同样的程式,换汤不换药,居然拍了100多部《黄飞鸿》影片。

后来李连杰在徐克导演安排下饰演黄飞鸿,多了一个十三姨,添加了一点柔情蜜意,改变了关德兴、石坚的刚性组合程序。李连杰与关芝琳的刚柔组合,拍了多部《新黄飞鸿》,颇为市场受落,这种好景维持了大约10年,终于被市场淘汰,最后一部李关组合的《黄飞鸿》,混搭西方牛仔戏片段,让我们目睹它花开荼薇。



文化工业的项目林林总总,电影只是其中一环。流行小说家琼瑶以《窗外》(1963)成名,接下来络绎不断的文化复制有《幸运草》、《烟雨濛濛》……到了1986年才出现疲态。

大家都知道,金庸在《明报》写武侠小说,乃为势所迫,当时的《明报》销路太差。它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份漏掉肯尼迪总统被刺大新闻的报章,其资源之匮乏,可想而知。读者买《明报》,是为了追看金庸的武侠连载。等到《明报》的销路上了轨道,金庸骑虎难下,无法不续写武侠。

诗最有机会鱼目混珠

今人研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居然用“金学”称之(相对于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实在是过誉之词。金庸的武侠系列,其间雷同的细节,数不胜数;情节犯驳之处,亦不胜枚举。看“爽”的读者,当然不会去理会这些。如果我们把这些文化工业产品,置之于庙堂供为“金学”,那对艺术家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严肃文化构筑的精英文化(如《红楼梦》研究),显然是不当的,甚至是不公平的。

国内的文学表现,小说散文的好坏,很难躲得过报章文艺副刊编辑的法眼,只有诗这种文类最有机会鱼目混珠。2003年张景云兄在《有本诗集》的序言里(页4),提醒诗人宜乎有精英意识,可谓有先见之明。

“一首诗是冷藏语言的方式,它防止语言腐烂”(A poem is a form of refrigeration that stops language going bad),诗人静待灵感来访固然不对,沿袭昔日的创作思路,不思变、不去尝试新形式,创作犹似骨刺增生是:“不长进”。写诗绝不能机械式生产,亦不允许自我拷贝。我们不能让诗创作沦为文化工业的规格式生产。如果诗坛出现伪诗的泡沫,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戮破它。如果自己的创作出现自我模仿现象,用你的下一首诗証明你:不是。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