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捐大体献医学‧ 少了遗体更多敬意 纸扎魂身取代 丧礼仪式如常
(威南19日讯)这场丧礼,有斋姑打醮传统法事,有灵屋童男童女,也有亲朋戚友到场慰问坐夜,只是遗照后方一尊纸扎魂身取代死者的遗体及棺木,现场仍弥漫浓浓感伤,以及对死者“舍身取义”的由衷敬佩。
“小贩捐大体献医学”事件,昨日是76岁死者张如林逝世后第6天,家属在高渊火车桥下殡仪馆办理传统打醮法事,除了灵堂上死者遗照后方是一尊纸扎魂身,一切法事细节与普通法事并无区别。
张如林的儿子张君熙(33岁)在姐姐君贤(38岁)陪同下,接受媒体访问。死者遗孀黄贵叶(68岁)则在旁招待亲友。
张君熙说,如现场所见,捐了大体不代表不会进行传统打醮法事,只是形式上有差别。
“其实,若非爸爸捐了大体,而是一具冷冰冰的遗体躺在棺木,叫不应唤不醒,三至五天后在大家哭哭啼啼不舍下出殡,身边从此少了一个人,家里变得空虚,对家人精神上无疑最痛心难过。”
张君贤说,如今家人可幻想爸爸出了远门,或在楼上睡觉,然后在心里提醒自己,爸爸从此不再回来。
“时间久了,或许会冲淡失去至亲的伤痛,慢慢习惯,并期待父亲与我们再‘见面’一天。等到某天,院方突然通知我们,爸爸完成教育任务,终于出殡了,我们又可以去看他最后一面。”
多一次“见面”机会
张君贤说,与其他丧礼死后摆几天出殡火化及安葬不同,他们比其他人多一次“见面”机会,这段时间就起到心理缓冲期。
她说,等再“见面”时,或许家人不再悲痛,并为爸爸“圆满”的人生及任务,感到安心及祝福。
张君贤本身是骨癌患者,了解病痛折磨,曾看到病人挣扎多日才离世,因此,父亲猝逝难免伤心悲痛,但没有太多病痛折磨,总算是安详逝世。
没钱办丧捐大体
谣言二度伤张家
张如林捐大体是威南首项案例,许多市民不甚了解,难免引起众多揣测及困扰。对无知之辈误传“没钱办丧而捐大体”谣言,无疑是对张家失去至亲后的二度伤害,让家属痛心,只盼谣言止于智者。
张君熙坦言,这几天坊间流传,爸爸还在医院治疗,抑或传爸爸遗体已火化,甚至误会他家没钱办丧,只好捐大体。
他强调,捐大体是父亲早有的决定,并已登记成捐献者。若等到父亲逝世才临时起意捐大体,手续很麻烦,未必赶得及8小时内把遗体送往马大医院。
“谣言或许只有几个人在传,但爸爸捐大体的伟大善行,却是整百、整千人在述说赞扬,明白的人会了解。”
家属也感恩高渊市民对父亲的爱护及关心,在丧务方面给予诸多帮忙,人情味浓厚。
子为父作藏头诗
“如来接引登极乐,林木凋萎润新枝。”
对文学诗词甚有研究的张君熙,为父亲善行作了一首藏头诗,将父亲“如林”之名嵌在诗句头一个字,譬喻父亲已在佛光接引下登极乐世界,他的离逝却造福了医学发展,福泽延及后代子孙,寓意深远。
张君熙希望父亲捐大体的首次案例,带动广大群众志愿捐大体风气,共同为大马医学发展作出贡献。
他强调,父亲志愿捐大体,旨在鼓励广大市民加入志愿捐献遗体行列,这是他的本意及初衷。
“虽然我目前还未登记捐献遗体,但我已下载表格,随时可寄出。”
张君熙也欢迎有意志愿捐献大体者,欲知更多详情,可上网浏览www.silentmentor.org。
刻大体老师名字
孝恩园设纪念碑
配合无语良师计划,孝恩园特设大纪念碑,任何参与计划的大体老师名字,均铭刻入纪念碑上,纪念先人“献身”善行。
张君贤说,父亲遗体预料保存1年,相信年内完成医学解剖培训工作。到解剖培训进行前,院方会通知家属,他们将前去观礼。
她说,很多人以为捐大体就等于死无全尸,纯属误解。其实一切为逝者净身、穿衣、入棺等步骤仍获保留,也可以在逝者完成“无语良师”任务后,将遗体带回来或由院方处理举行传统葬礼。
“爸爸当初申请登记无语良师计划时,选择让吉隆坡马大医院院方全权处理。”
虽然家属低调处理外界评论,但死者好友早已听闻张如林的意愿及了解真相,纷纷为家属“打抱不平”,痛斥造谣者及无知者的行为,有者则为张如林的善行感动,表明死后也要学他“把遗体送给医院”。
新闻辞典
何谓捐大体?
大体老师又称“无语良师”,是自愿在往生后,将大体捐给医学院作为解剖及教学用途。
医师解剖时,医学生从旁观察学习,并详听老师解说,增进医学认识。同时,实习医学生通过实际模拟各种临床手术过程,让他们在面对真实病人之前,拥有实际操刀与储备经验机会。
大体老师舍身捐躯以生命教育生命,医学生得以细探人体奥秘,练习繁复术式,对人类医疗有大贡献,延续许多人的慧命,树立医学教育爱的人文,也提升永恒生命价值。
在大体老师启用后,学生会缝合伤口,为大体老师庄严着衣、最后整装、入殓,并在马大引领下,教授、家属、学生与慈济志工共同扶灵,用最恭敬的心将大体送往火化,陪大体老师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火化将在孝恩园火化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