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佛法熏陶善心扶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佛法熏陶善心扶持

報導/攝影:趙詩綺



位于尼泊爾博克拉田園區,設有一間全免學費寺院學校:Pal Ewam Namgyal,培育著85名來自高山赤貧區的小喇嘛及小尼姑。

他們不但受到佛法熏陶和獲正規教育,且解決基本衣食住行,這全賴該校創辦人堪布喜日仁增上師(Ven Khenpo Tsewang Rigzin)領導,及十方善信支持。

寺院學校Pal Ewam Namgyal的小喇嘛和小尼姑的“前身”,大多數是來自畝施塘(Mustang)或偏遠的高山區貧困家庭孩子,雖已到適齡上學,卻因兄弟姐妹眾多無法上學,也有因家庭缺泛經濟能力,父母無法養育而送至此。



現可在環境舒適,且三餐溫飽下學習,臉上無不綻放愉悅和活潑笑臉。

他們年齡介于8歲至16歲,每天清晨5時即起床開始一天的活動,包括頌經、用餐、上課、遊戲及洗衣物等,生活有規律。

《中國報》記者不久前與分別來自吉隆坡、怡保和新加坡9名團員,到訪該寺院學校及佈施活動,抵達時受到上師及孩童迎迓。

團友愛心爆棚

團員除了捐獻善款,也為孩童帶來糖果與用品,與他們在課余時間玩樂。

獲分派糖果孩童,很珍惜的捧在手裡,有的吃得津津有味,在玩樂時也像一般孩童般,展露童真笑臉。

臨走那天,到巴剎選購菜餚與水果,為約百名孩童、老師及義務教師,烹飪數道菜餚,如豉汁雞、煎餅,及特地從大馬帶來的貴妃湯料,作為豐富晚餐,愛心爆棚的團友還為小喇嘛縫補破爛衣服。

此行,不但令小喇嘛及小尼姑感到歡樂,團員也獲益匪淺,有者還助養孩童。臨別時,小喇嘛竟獻上他們“精心”的畫作及英文書信,聊表心意,讓人欣喜與動容。

許孩子一個未來

Pal Ewam Namgyal寺院學校創辦人堪布喜日仁增上師,出生于尼泊爾畝施塘之普亙村莊,自小在尊勝佛寺接受佛法教育,后因家境貧困而到印度求法25年,完成修學一切佛法及儀規。

2004年受到尊勝寺之僧及村民邀請,重回故鄉,成為尊勝寺廟新一代住持,並扛起建寺、維修、教育、說法、培訓及修法等任務。

他說,2005年創辦該校,是為讓貧困家庭孩子獲得教育,當時只有16名學生,但位于高山區,每到冬天來時,天氣很寒冷,僧侶及小孩都冷得無法專心上課,為讓孩子安心讀書,他曾在山下租屋以便讓孩子在冬天時上課。

“為長遠計劃,較后在博克拉田園區覓得此地,此處氣候溫和,非常適于居住及讀書,在獲得善眾捐獻與支持下,終建成現有學校,隨后求學的孩子也逐漸增加。”

“孩童除了接受佛法教育,也學習尼泊爾文、西藏文、英文、數學、理科、社會學及繪畫等,並接受政府考試及取得文憑,目的是讓他們日后有更廣出路。”

他說,該校錄取孩童的年齡原是8歲,但有時也“無奈”接受5歲孩童入學,緣于一些來自偏遠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求學,不惜步行多天才到來求他,令他不忍拒絕。而到此讀書的孩子也很少回家,乃因沒有車資,有者已三四年沒回家了。

擴建學校重修古廟

堪布喜日仁增上師說,該校是非營利機構,收容的孩子,一切學費及膳食與醫療全免,在創校初期,學生健康欠佳,每天三餐食物,每餐只獲得單一食物,如今獲得善眾支持,飲食及健康已逐漸改善。

他說,學校經費,包括學生開支及14名教職員薪資,每月4500美元(約1萬3500令吉)。為維持該校經費,常到海外說法及籌募,前往的國家包括美國、韓國、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所得來的善款皆謹慎使用及透明處理。一些海外善眾也助養該校孩童,但人數不多。

還俗是因緣造化

詢及現有小喇嘛及小尼姑長大后的方向,他說,他勸告他們要做個好喇嘛及尼姑,不過,若要還俗,這也是他們的因緣造化,即使不能再做出家人,也希望他們能在獲得佛法熏陶下做個好人。

開朗豁達的上師,談及未來發展計劃時,他說,共有3個計劃,眼前的是擴建現有學校,讓孩子們住得舒適些,還有在附近興建一間尼姑寺院學校,所需經費是56萬6000美元(約169萬8000令吉),及籌備14萬5100美元(約43萬5300令吉)重修逾700年歷史的尊勝古廟。

德國義工教孩子英文

來自畝施塘的貧困小喇嘛及小尼姑,因自小缺乏衛生及自我照料意識,染上皮膚病,一些孩童的頭皮及臉上都出現痕癢症狀,若沒醫治就會潰爛。

當中不少小童臉上出現痊癒后的疤痕,有者還在治療中。所幸這些孩童都獲得寺院學校照料,情況逐漸好轉。

來自德國19歲的依琳是位義務教師,自小參與紅十字會,懂得醫療,小時便志願做義工。她目前雖是土木工程系學生,為到此做義工,特在暑假兼職籌足費用,購買機票飛抵博克拉,在此校教英文。

依琳是個年輕漂亮的女孩,課余時間為這些小童檢驗及敷藥,孩童親切地稱她為“Miss”。對于能在此地當義工,她認為是人生中快樂的事。

14歲的詹楊朱必爾,有五位兄弟姐妹,排行老四,家境清苦,早前因要協助父親牧羊,只能偶爾上課,如今能在此校專心學習,感到幸福。

同齡的詹楊敦杜,有二哥一妹,家境貧困,五年前被父母送來此校求學,如今不但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還有書讀,令他十分感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