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见闻.佛法熏陶善心扶持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心见闻.佛法熏陶善心扶持

报导/摄影:赵诗绮



位于尼泊尔博克拉田园区,设有一间全免学费寺院学校:Pal Ewam Namgyal,培育著85名来自高山赤贫区的小喇嘛及小尼姑。

他们不但受到佛法熏陶和获正规教育,且解决基本衣食住行,这全赖该校创办人堪布喜日仁增上师(Ven Khenpo Tsewang Rigzin)领导,及十方善信支持。

寺院学校Pal Ewam Namgyal的小喇嘛和小尼姑的“前身”,大多数是来自亩施塘(Mustang)或偏远的高山区贫困家庭孩子,虽已到适龄上学,却因兄弟姐妹众多无法上学,也有因家庭缺泛经济能力,父母无法养育而送至此。



现可在环境舒适,且三餐温饱下学习,脸上无不绽放愉悦和活泼笑脸。

他们年龄介于8岁至16岁,每天清晨5时即起床开始一天的活动,包括颂经、用餐、上课、游戏及洗衣物等,生活有规律。

《中国报》记者不久前与分别来自吉隆坡、怡保和新加坡9名团员,到访该寺院学校及布施活动,抵达时受到上师及孩童迎迓。

团友爱心爆棚

团员除了捐献善款,也为孩童带来糖果与用品,与他们在课余时间玩乐。

获分派糖果孩童,很珍惜的捧在手里,有的吃得津津有味,在玩乐时也像一般孩童般,展露童真笑脸。

临走那天,到巴刹选购菜肴与水果,为约百名孩童、老师及义务教师,烹饪数道菜肴,如豉汁鸡、煎饼,及特地从大马带来的贵妃汤料,作为丰富晚餐,爱心爆棚的团友还为小喇嘛缝补破烂衣服。

此行,不但令小喇嘛及小尼姑感到欢乐,团员也获益匪浅,有者还助养孩童。临别时,小喇嘛竟献上他们“精心”的画作及英文书信,聊表心意,让人欣喜与动容。

许孩子一个未来

Pal Ewam Namgyal寺院学校创办人堪布喜日仁增上师,出生于尼泊尔亩施塘之普亘村庄,自小在尊胜佛寺接受佛法教育,后因家境贫困而到印度求法25年,完成修学一切佛法及仪规。

2004年受到尊胜寺之僧及村民邀请,重回故乡,成为尊胜寺庙新一代住持,并扛起建寺、维修、教育、说法、培训及修法等任务。

他说,2005年创办该校,是为让贫困家庭孩子获得教育,当时只有16名学生,但位于高山区,每到冬天来时,天气很寒冷,僧侣及小孩都冷得无法专心上课,为让孩子安心读书,他曾在山下租屋以便让孩子在冬天时上课。

“为长远计划,较后在博克拉田园区觅得此地,此处气候温和,非常适于居住及读书,在获得善众捐献与支持下,终建成现有学校,随后求学的孩子也逐渐增加。”

“孩童除了接受佛法教育,也学习尼泊尔文、西藏文、英文、数学、理科、社会学及绘画等,并接受政府考试及取得文凭,目的是让他们日后有更广出路。”

他说,该校录取孩童的年龄原是8岁,但有时也“无奈”接受5岁孩童入学,缘于一些来自偏远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求学,不惜步行多天才到来求他,令他不忍拒绝。而到此读书的孩子也很少回家,乃因没有车资,有者已三四年没回家了。

扩建学校重修古庙

堪布喜日仁增上师说,该校是非营利机构,收容的孩子,一切学费及膳食与医疗全免,在创校初期,学生健康欠佳,每天三餐食物,每餐只获得单一食物,如今获得善众支持,饮食及健康已逐渐改善。

他说,学校经费,包括学生开支及14名教职员薪资,每月4500美元(约1万3500令吉)。为维持该校经费,常到海外说法及筹募,前往的国家包括美国、韩国、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所得来的善款皆谨慎使用及透明处理。一些海外善众也助养该校孩童,但人数不多。

还俗是因缘造化

询及现有小喇嘛及小尼姑长大后的方向,他说,他劝告他们要做个好喇嘛及尼姑,不过,若要还俗,这也是他们的因缘造化,即使不能再做出家人,也希望他们能在获得佛法熏陶下做个好人。

开朗豁达的上师,谈及未来发展计划时,他说,共有3个计划,眼前的是扩建现有学校,让孩子们住得舒适些,还有在附近兴建一间尼姑寺院学校,所需经费是56万6000美元(约169万8000令吉),及筹备14万5100美元(约43万5300令吉)重修逾700年历史的尊胜古庙。

德国义工教孩子英文

来自亩施塘的贫困小喇嘛及小尼姑,因自小缺乏卫生及自我照料意识,染上皮肤病,一些孩童的头皮及脸上都出现痕痒症状,若没医治就会溃烂。

当中不少小童脸上出现痊愈后的疤痕,有者还在治疗中。所幸这些孩童都获得寺院学校照料,情况逐渐好转。

来自德国19岁的依琳是位义务教师,自小参与红十字会,懂得医疗,小时便志愿做义工。她目前虽是土木工程系学生,为到此做义工,特在暑假兼职筹足费用,购买机票飞抵博克拉,在此校教英文。

依琳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课余时间为这些小童检验及敷药,孩童亲切地称她为“Miss”。对于能在此地当义工,她认为是人生中快乐的事。

14岁的詹杨朱必尔,有五位兄弟姐妹,排行老四,家境清苦,早前因要协助父亲牧羊,只能偶尔上课,如今能在此校专心学习,感到幸福。

同龄的詹杨敦杜,有二哥一妹,家境贫困,五年前被父母送来此校求学,如今不但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书读,令他十分感恩。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