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腦坐姿不正 頸椎病日漸低齡化(第3篇)

報導:許雅玲

攝影:楊淦翔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2009年開始從事龍氏治脊療法的中醫師潘淑芳表示,脊椎病是全球健康問題,並且日漸低齡化;其中兩大棘手問題為:脊柱側彎(亦稱脊椎側彎)和頸椎病。

香港每4人中,就有一人有脊柱側彎。大馬情況也不容忽視:除了先天因素以外,很多孩子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保持端正的體態,成日歪歪斜斜地坐臥,結果椎體偏離脊柱中間軸線,側彎成C形、S形,甚至變成四個彎!

更要注意的是,不管大人或小孩,頸椎病在脊椎病裡的發病率最高。這點與長期低頭玩手機或平板電腦、坐車睡覺、摔跤、車禍等,其中以墊高枕頭睡覺或睡沙發扶手的不良睡姿,殺傷力最大!

歸納起來,最初的酸痛原因,不外是:姿勢不對、用力不當、肌力失衡、久滯不動、辛勞不休。

潘淑芳透露,現代人大都不注重保持正確的姿勢,常常都是“站沒站相,坐沒坐相”,長久下去,造成肌力失衡,一旦身體出現酸痛持續不解,則為時已晚–椎體偏歪得了脊椎病。

頸椎病日漸低齡化,因為從小起,小孩長時間使用電腦做功課玩遊戲,長時間在電腦前保持探頭向前的不良姿勢,晚上,又愛歪著脖子半坐臥在床上玩電腦或高枕睡覺,造成頸椎病。

頸椎病不一定會在脖子產生疼痛,尤其是小朋友,他們身體的代償能力強(即為補償沒有作用的部位而產生的能力充足),對身體不適不敏感,就不會主動告訴家長。一般頸椎病的症狀包括:不自主的眨眼、面部肌肉或嘴角不自主抽動、縮頸、聳肩等抽動症,有的孩子會出現頭暈頭痛,頸部容易疲勞酸痛。。

走路姿勢不正確

“有一天,一對父母帶5歲的大兒子來治療偏頭痛,居然發現是頸椎病,結果隨行的3歲弟弟也投訴一直頭暈,發現也有頸椎錯位的問題。”

至于脊柱側彎問題,則是因為骨盆旋移或足部肌力失衡引起,即是從足弓開始,走路姿勢不正確,造成腳部力學不平衡,肌肉長期不平衡,問題慢慢向上延伸,最終影響脊椎偏移。

“所以治療調整脊柱側彎,要從顱底(枕環關節)開始調到骨盤,甚至從足部開始調整。”她說。

6歲至16歲治療黃金期

具體來說,脊椎的旋轉錯位、向前或向后滑脫性錯位、側彎側擺錯位、混合式錯位,都會造成從相關脊椎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經受到卡壓,進一步引起各種脊柱相關疾病,包括肩膀痺痛、五十肩、腰痛,以及與有關節段神經支配內臟的相關疾病,比如高血壓、低血壓、心悸、失眠、胃脘脹痛、月經不調、糖尿病、鼻敏感等等。

潘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父母在家姿勢不良,比如翹腳,造成孩子有樣學樣,長久下來,肌肉失衡,脊椎錯位,造成腰腿痛、長短腿、腰背容易酸累,嚴重者脊柱側彎變形,而表現有肩膀一高一低、胸椎或腰椎側凸或后凸,骨盆高低不平、長短腿等等,甚至是壓迫肺臟影響呼吸,損害健康。

“平時,大人若不留意往往很難發現到小孩的脊柱側彎問題,除非小孩走路經常跌倒,或者被同學說走路像鴨子。只要父母及早發現,治療都比較容易,因為治療脊柱側彎的最佳年齡是6歲至16歲,即是骨骼發育期,骨骼不太硬,比較容易調整。”

康復運動有助治療

龍氏治脊療法強調治療與鍛煉並重,包括潘淑芳在內的醫師,都希望“病人早日康復,不易復發”。

最重要的還是,潘淑芳會指導病患該有的正確姿勢,配合功能鍛煉來使筋骨強壯、肌肉壯實而起到保護脊椎不易錯位。同時,鼓勵病患進行脊柱康復運動(彼拉提斯、太極、游泳等),以及進行健康飲食(戒酸辣、咖啡)。

“如果幼齡兒童有脊柱側彎,家長可以從后面抱他做脊柱運動,每日左右搖盪身體半小時。”她說:“很多孩子,調正脊柱后,又很快再偏歪。如果想要鞏固療效,就不能忽略下肢和足部的力量鍛煉。”

假如孩子有力氣手抓單桿,家長可讓他們吊單槓蹬腿,即是雙手吊單槓的同時,即左腳往下蹬腿3次,右腳蹬腿3次,然后再雙腿一起蹬腿,重複動作直到無力支撐為止,通常是一天做3次,每次2分鐘。

同時,父母應準備高度正確的枕頭(仰臥位枕頭的高度是一個拳頭,而側臥位是一個拳頭加2個手指),糾正子女趴著睡的不良睡姿,遠離頸椎問題。

三步定位診斷結合中西醫

龍氏治脊療法,是由美譽為中國南部脊椎病診治第一人的龍層花教授以及任職西醫骨科醫生的丈夫魏征教授,經過十多年研究所創立的。使用龍氏治脊療法的醫師,遍佈中國各地,甚至是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這套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以脊椎病治療學為核心,通過“三步定位診斷”明確發病脊椎,針對不同節段、不同類型的脊椎關節錯位,運用獨創的“龍氏正骨手法”來治療。

所謂三步定位診斷法,第一步是“神經征狀定位”,通過問診,瞭解病人的症狀和病史,比如疼痛不適的部位、意外創傷史等。

接下來,“觸診定位”,根據問診時的描述,觸壓檢查症狀相關的脊椎及椎旁的軟組織,確定脊椎偏歪錯位或軟組織受損位置。

最后,“影像學定位”,用X光片、CT(電腦斷層攝影)、MRI(磁力共振掃描)來排除手法治療的禁忌症,如骨折、腫瘤、骨結核、骨肉瘤或嚴重骨質疏鬆等。

之后,醫師可用“四步十法”(包括放鬆、正骨、強壯和痛區手法)和“正骨手法”(搖正、推正牽引下正骨法、反向運動法、搬正法)糾正問題。為了更好的治療骨關節退化的頸椎病的患者,龍教授設計頸椎牽引椅,幫助醫師更加有效地進行治療。

同時,醫師會根據需要,選擇其他輔治法,包括理療,中藥,以及採用中醫的針灸、艾灸、刮痧等外治法。

隨意拉伸反傷肌肉

潘淑芳說:“對治脊椎問題,除了針對硬的(骨頭)來治,更要先把軟的(肌肉韌帶,筋膜)搞定。尤其是,當脊椎問題是源于兩邊肌力不正常,這時,不該只治骨頭,而是要先讓緊的肌肉拉開伸展,沒力的肌肉激活,恢復它的彈性與功能。”

因此,龍氏治脊療法的正骨手法,只佔整個治療過程的百分之十至二十,而針對軟組織的治療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惟有讓兩邊肌肉恢復彈性,提升肌肉的穩定力量,這才能全面調好脊椎問題。

說至此,肯定有人靈機一觸:我自己可以拉伸肌肉。對此,潘淑芳嚴肅表示,“請不要隨便做拉伸運動以免造成損傷,或越拉越有問題。肌肉的拉伸,要產生被動和主動對抗的作用,才能達到讓繃緊肌肉放鬆、無力肌肉強壯的效果,而且不是每一種軟組織的問題都適合拉伸,而是需要功能鍛煉。“

拉伸,必須讓掌握技巧的醫師來做,不然很容易用力不當而拉傷肌肉造成損傷,或者是把不應該拉伸的肌肉拉伸,造成越拉越多問題。

頸椎錯位易壓到神經

醫生,我摸到自己的4、5、6節頸椎骨頭歪了,你可以幫我調正這幾塊骨頭嗎?

潘淑芳笑說:“如果有椎體偏歪和有壓痛,才算是脊椎錯位。只有椎體偏歪,而沒有相關症狀和壓痛,這也許是生理性的,不必調正。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會把正常的調到不正常而出問題。”

“有個個案,父母以為小孩近視,便帶他去配眼鏡。戴上眼鏡,小孩還是投訴看不清。后來,我發現,原來是小孩有頸椎問題,造成視覺神經受壓。解決頸椎問題后,小孩也看得清了。”

另有一位病人投訴:車禍后視力下降,不只分不清顏色,看任何東西都像裹著一層紗,影子重疊,並且,后腦疼痛不已,還一直聽到后腦部有沖水的聲音。照了電腦斷層攝影后,發現:視神經變白。

“第一次治療后,他眼前的一層紗和重影都改善了。前后做了5次治療后,他的視力恢復了大部分。”她說:“有個病人,因為肩膀疼痛,就想來治肩膀。問診過程中,發現他的頭被敲后,才出現肩膀痛,疼痛是因為頸椎錯位壓到神經造成的。”

1分鐘速查小孩脊柱側彎

正常人的脊椎,從后面正位觀察:從頸椎、胸椎、腰椎到薦椎,應為筆直的一條線,並且骨盆兩邊水平等高;而從身體側面觀察,則有頸椎、腰椎前凸,胸椎、骨后凸的自然脊柱生理曲線。

讓孩子脫掉上衣,光腳自然站立,家長站在孩子背后觀察:

1:先在1.5公尺處,觀察孩子的兩肩是否等高。兩邊不等高,說明有輕微脊柱側彎。

2:用手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有沒有一側是向后凸起。

3:用手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兩塊肩胛骨下緣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

4:讓孩子彎腰,雙手自然下垂。觸摸並對比孩子的雙側背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對稱。

5:讓孩子彎腰,雙手自然下垂。觸摸並對比孩子骨盆兩邊的髂脊最高點(雙側腰部)是否等高。兩邊不等高,要小心腰椎或骨盆錯位問題。

6:伸出中指和食指夾住孩子脊椎中間的棘突,慢慢向下劃線,會出現兩條“紅線”,可觀察有無偏歪。

7:摸一下孩子脊柱兩邊肌肉,感受一下其鬆緊度。如果一邊緊一邊松,可能存在錯位引起肌肉的緊張度。

只要其中一步有異常,都應盡快帶孩子到脊柱專科檢查治療。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