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材:城人五味──扁平人物
美國加州大學的盧教授講好萊塢劇作模式,提到戲劇中的flat,是一種扁平人物。
他們的出現,通常目的就只有一個示意作用,就算有對白,有戲分,也不過如流水行雲般透明。這些flat演得越似,就越不會讓人留下印象……
比如:從手術室出來宣佈噩訊或報平安的醫生、替配角服務而注定要敗訴的律師、龜公鴇母、說完“我給你包起來”就功德圓滿的售貨員、替人證婚的神父、包公身邊的王朝馬漢、除了能夠靠近唐三藏那只之外的其他眾蜘蛛……嗯,其實都是些老百姓。
他們不能算是佈景或特約。有時也有對白,甚至有點戲分,但無論怎樣,他們只活在一個無法越軌的身分裡。他們存在,因為戲裡的社會需要他們——確實需要他們——需要他們安分守己地活在他人哀感頑艷的坎坷命運裡。
你絕不能想像一個扁平人物突然做出意外反應,會導致什么后果。
“醫生醫生,我爸他怎樣了?”
醫生拉下口罩:“他想變性。”
神父注視新娘:“你是否願意馬上離開這個男人而考慮跟我雙宿雙棲?”
警察逮住匪徒,問:“你老大在哪?我想入會。”
天啊為什么不?誰說這社會需要一個扁平角色,那我就得永遠活在一個扁平角色裡?
演扯皮條的,去演蘇東坡,或許比蘇氏本人更出色。
也許我們看太多戲了,覺得定型會更有安全感。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就算你有精力去千變萬化,社會眼光也容不得你千變萬化。就算你十八歲飄洋過海南來,今天苦盡甘來當上富翁,在兩個極端之間的過渡角色,你只能像一頭牛那樣地奮鬥,那才是社會眼光所認可的。
因此,有人覺得低調容易保持,一唱變奏,就一定會嗆。
滑天下大稽。
扁平人物假如豁開去,真風騷起來,那才要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