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希:政經文教 相安相受馬中互惠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陳凱希:政經文教 相安相受馬中互惠

報導:張曉真
“馬中建交40年,在政經文教各方面皆保持良好互動,中國在這段友誼上,最大收穫是馬來西亞能在外交課題上助其一臂之力;中國也為大馬的經濟發展方面貢獻不少。”



馬中友好協會秘書長陳凱希說,馬中建交以來都是相安相受,並指馬中兩國的關係不僅僅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和信任基礎上,而是在更深的層面。

“我們都是互相呼應的,當中國面對問題時,大馬義不容辭;當大馬遇到困難時,中國也及時伸出援手。”

陳凱希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追溯當年事蹟,指我國出口棕櫚油時,曾被美國指責我國棕油會致癌、並在全世界宣傳這棕櫚油不能使用。



“就在此刻,中國獨排眾議,反向我們大量購買,我國當年過得非常辛苦,因為沒人買,可是中國購買棕櫚油卻是以好幾萬噸計算。

“這10年來,中國在國際貿易的表現,促成我國賺取超過200億美元(約640億令吉)收入,使我國處于順差;而中國是逆,且這個數額是其他國家不可能給到的,大部分外匯,都是由中國貢獻。

“若換做其他國家,一旦給我國順差,一定會要求‘這項計劃給我’,‘那項計劃讓給我’來‘彌補’,但中國完全沒有講過一句類似話。

他很讚賞中國在經貿方面展現“泱泱君子”風度;而我國是首個建議將中國加入東協國的成員國,變成10+1。

“所以中國加入東協,不但幫了整個東協國家,同時也贏得一塊東協市場,這對我們之間都有好處。

“這也羨煞旁人的,美國想進來但卻進不來。”

除非主權問題中國不霸權

陳凱希說,無論是在政經文教方面,中國不會站在比他人強勢的位置,原因是中國推行中庸政策。

“除非涉及主權問題,中國就會有立場,但在交流方面,中國不會有霸權或大國作風,它是屬于謙讓型,願意與世界各國做朋友。”

另外,他也說,馬中雙方關係已升華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換言之,較敏感的課題如軍事、科技等事項,雙方都可以互相交流與分享,可謂水乳交融。

他認為,馬中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得來不易,過程中也顯示兩國關係非常友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動搖。

“無論誰遇到問題,雙方都會給予支持,很多時候都不必開口,大家都很自然的‘你有事,我來幫’。”

互訪盡顯好客君子風度

陳凱希說,馬中情誼追溯到600多年前,中國明朝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就有5次就來了馬來亞,不但沒有搶奪一寸土地,還邀請本土的馬來王朝到中國去住上好幾個月,盡顯中國人好客精神。

“三保太監鄭和的到訪,開啟了馬六甲與中國交誼的歷史淵源,鄭和帶來的是友誼、瓷器、絲綢、陶器等,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沒有佔領別人的野心。”

他說,歷史記載日本、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皆侵占這片土地,傷害不少無辜百姓,並指他們來時就把這片土地當成殖民地,但中國卻沒這么做。

他說,馬中交流期間,我國學到中國的好客精神和君子風度;中國方面也會參考我國多元政策,以解決該國的內部政局。

“我國是個多元民族的國度,中國會感到驚訝和好奇,他們也會提升自己國家的多元化政策。

“現在存在著外國勢力,這股勢力滲透到西藏、新疆,因此出現搗亂情況,這是恐怖主義,所以中國方面也有來馬來西亞考察,雙邊會互相交流。”

馬航事件加深認識彼此

馬航MH370客機事故,彷彿在測試著馬中關係是否能經得起考驗?陳凱希認同這點,並指此事故讓馬中更加認識彼此,且加深認識層面。

“這一切有待時間去證明,就能看出我們能不能共患難,也凸顯兩國友好關係。”

“我們可謂是患難見真情,在這段期間,彼此都表現關懷、照顧及幫助,不惜代價做好事情。中國也做得非常好,理性與我們一同處理問題。”

他說,這起事故讓很多國家認識馬來西亞,並指儘管大馬是小國,但面對問題時,也能處理得當。

“馬航事故這個謎團,不是我們能去解釋的,也唯有讓歷史去證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他說,這起事故不影響馬中雙邊經貿往來,經貿交易仍繼續增長。

冀崛起帶動亞洲強大

陳凱希說,希望隨著中國的崛起,能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也希望未來東協國家與中國的合作,不會產生問題。

他說,東協版圖擁有20億人口,是一塊人間寶地,且會不斷發展,以后就是亞洲世界。

“若中國能和平崛起,把亞洲變成一個和平版圖,也能在東協和整個世界鼓吹和平文化。

“單單賺中國人民旅遊期間的外匯,就賺夠你國家的開銷了;若中國來馬遊客有500萬人次,基本上我們都能‘定定搵食’,我們有石油、棕櫚油,再加上旅遊,就夠了。”

他說,中國屆時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工廠和市場,為全人類造福;往后人們有什么需要,中國會製造,有什么好賣的,中國會向你購買。

“大家都會喜歡和這個國家來往,因為他不會侵略別人,反而處處提供幫助。”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