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以物聚(完結篇).曾以動物或鳥類命名 頻改路名老街意義不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路以物聚(完結篇).曾以動物或鳥類命名 頻改路名老街意義不再

地點:吉隆坡甲洞
甲洞一帶許多馬路都以動物或鳥類來命名,但由于許多都是近年來才修改的名字,因此至今仍有許多年邁甲洞居民,對新路名感覺混亂。



據悉,六七十年前,甲洞山林茂密,成為馬共時期的活躍地,因此在英殖民期間,許多散居在森林的居民被聚集在一個地區。

此外,早年甲洞因錫礦蘊藏豐富,吸引大量僑民前來,于約1900年,該區數百居民以華裔佔多數,少數印裔集中在園坵工作。

人口主要聚集在7英哩大街一帶,增江、甲洞衛星市、甲洞花園、馬魯里和帝沙再也等,均主要為膠園和礦地。



增江南區水蓊為名

從1982年至2013年的30多年中,連續8屆蟬聯甲洞國會議員的陳勝堯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他不贊同政府隨意更改道路名稱,尤其早在英國殖民期間,道路名稱已存在。

他說,尤其是增江新村內許多道路的名稱前身是英文名稱,但現今已更改成為不一樣的新名稱,讓人感到惋惜。

他強調,若要紀念偉人應尋找新的或還未命名的街道,而非將現有的名稱更改,讓原本的街道都失去了歷史意義。

他指出,該區許多名稱是近10年來才更換,部分地區更是在去年才接獲郵政局發出信函,提醒市民有關路名已更改。

他說,目前增江南區一帶的路名以水蓊(Jambu)為主,甲洞馬魯里、泗維花園、星光嶺及甲洞衛星市則以鳥類及動物為主。

美食天堂獨欠特產

甲洞一直以“美食天堂”著稱,如肉骨茶、椰漿飯、雲吞面、釀豆腐、火鍋、燒雞翅膀、糖水及燒鴨等美食,應有盡有,但卻沒有本地獨特生產的美食。

甲洞有一條著名的“為食街”,食客如雲。

甲洞也是交通四通八達的好地方,距離吉隆坡市中心僅不到10公里,屬于吉隆坡和雪蘭莪之間的邊界小鎮,銜接許多主要大道,包括第二中環公路(MRR2)、白沙羅蒲種大道(LDP)和南北大道等。

該區的基本設施也都十分齊全,也擁有了許多吉隆坡內最大的設施,如吉隆坡最大的休閒公園“大都會公園”(Metropolitan)、全馬最大的華人新村“增江”(Jinjang)等,都成了甲洞的獨有特色。

“橫街”最早期街道

甲洞是吉隆坡其中一個百年老鎮,而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當地的百年老街“橫街”,這裡可說是最早期的街道,擁有甲洞華小、巴剎及觀音堂。

這個以華裔為主的小鎮,如今逾30萬人口中,華裔居民佔了近90%,籍貫以客家人為主,其次是福建人,再來便是廣東人和潮州人等。

甲洞華小前身為1909年成立的甲洞開明學堂,更在1948年和崇德學校合併成為甲洞開明崇德聯校,隨后搬遷至目前的地點,于1951年取名為甲洞公立學校,逾10年后改制成甲洞國民型華文小學。

經濟和發展開始起飛

該路的巴剎更可算是甲洞最原始的巴剎之一,目前因各地新巴剎林立,造成客源逐漸流失,造成小販人數開始寥寥無幾。

該街的觀音堂匾額上蒼勁有力的“觀音堂”和門前的對聯,出自馬來西亞華教鬥士已故沈慕羽之手,至今仍香火鼎盛。

其中橫街最著名的還有甲洞人逾70年的飯堂,“金鼎”姐妹雜飯攤,至今已是第三代,成為許多甲洞人的記憶。

甲洞雖說是一個老鎮,但隨著許多木屋區遭拆遷,經濟和發展開始起飛,如今已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城鎮。

巫名 譯名 意思
甲洞馬魯里花園
Jalan Burung Kasawari 布絨卡沙瓦利 鴕鳥路
Jalan Burung Serindit 布絨瑟林迪路 藍冠短尾鸚鵡路
Jalan Burung Merak 布絨美樂路 孔雀路
Jalan Burung Murai 布絨穆萊路 鵲鴝路
Jalan Burung Tiong 布絨迪翁路 鷯哥路
Jalan Burung Jentayu 布絨真達猶路 鳳凰路
Jalan Burung Garuda 布絨加魯達路 金翅鳥路
Jalan Burung Sintar 布絨新達路 灰胸紋秧雞路
Jalan Burung Pucung 布絨普中路 蒼鷺路
Jalan Burung Pungguk 布絨蓬武路 褐鷹鴞路
甲洞衛星市
Jalan Mergastua 美嘉斯杜亞路 野獸路
Jalan Camar 查瑪路 海鷗路
Jalan Bangau 邦奧路 白鷺路
Jalan Helang 鷹路 老鷹路
Jalan Kelicap 克里查路 蜂鳥路
Jalan Bakau 巴考路 紅樹路
Jalan ChiakB 奇亞路 麻雀路
甲洞四濰花園
Jalan Udang Galah 烏當佳拉路 龍蝦路
Jalan Udang Kepai 烏當克拜路 蝦米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