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梁:真誠坦白才能永續 馬中做生意態度要正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郭志梁:真誠坦白才能永續 馬中做生意態度要正確

馬中建交40年了,大馬第2任首相敦拉薩在1974年訪華並在5月31日與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馬中建交公報。馬來西亞成為東協第一個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國家。



80年代時大馬限制國人探訪中國,更遑論貿易經商。後來,大馬逐步放寬限制,馬中交往才起步。2000年後旅遊、貿易翻倍,中國開始成為我國華商、甚至友族同胞遊玩與做生意的好地方。

在旅遊、體育、教育、貿易等各領域的合作與交流,自21世紀中國經濟起飛後,馬中之間的生意可說越做越大。從附圖(一)與(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已經超越了新加坡(我國多年來最親密的夥伴)成為大馬最大的貿易夥伴,占總貿易額的13.9% 。

往返中國班機頻密



這個成果在20年前大概是匪夷所思,也是多年來政府與商界努力的巨大收穫。當全球議論中國經濟成長腳步放緩的衝擊時,一般人還以為事不關己,沒想到大馬出口就開始感受到中國降溫的壓力。

我國貿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對中國出口陷入萎縮局面,扭轉了之前連續8個月的升勢。

或許在馬航飛機失蹤事件後,人們更擔心馬中兩國的旅遊與貿易數據。但是,中國繼續成為我國主要貿易夥伴應該是不必爭議的事實。

馬中兩國除了歷史淵源的優勢外,幾十年來兩國官民的努力使到馬中貿易關係有許多提升空間,值得我們關注。

兩國交流與貿易的範圍與數量應該是無用質疑的了。我國的日常用品很多是從中國製造入口、服務業中也常見中國北方來的客工。旅遊勝地更是常見大批中國遊客。國際機場往返中國的班機頻密,3月8日之前滿座居多。

兩國應該開始做的是在質量方面的提升,溝通方面可以進一步做好。多年來,我們聽過多少中國客工、遊客與商人因文化與語言的差異,在面對我國政府部門時吃了不少苦頭。對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又怎能怠慢呢?

欺騙有礙提升質量

政黨、華社多次提出,在外交部與貿工部應該有能掌握中國語文與文化的代表,以促進交流與貿易。單靠一位首相對華特使,在執行方面可能力不從心,熊貓也許快來了。但,毛燕出口一事倒是處理了多年都還沒成事,引燕業損失不少。

兩國商人有了多年交情後,更要以更真誠的心態去做生意,以永續經營為信念。

多年來,我們對中國貨的顧忌始終放不下,商人也常在中國訂貨來馬,出現貨不對辦現象。中國人來馬投資產業或進行第二家園計劃也常被本地經紀當「冤大頭」,介紹回報欠佳的產業。筆者便曾拒絕受邀為中國產業團介紹本地產業,只因該產業前景不夠好,經紀人收取的佣金也太高,有損投資者利益。

這種對夥伴不夠真誠和坦白的態度,有礙於貿易質量的提升。在這個時代,做生意要建立於互惠互信,為大家都創造價值,才能永續經營;千萬別把馬中貿易只視為潮流或短暫的機會,而錯失了深耕良機。

只有進一步提升兩國經濟附加價值,互相積極的提供方便,馬中貿易才能建立更穩定的成長基礎。

(財經評論員)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