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庞渂醛以家人就医经验 谈大马医院医病沟通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读者来函.庞渂醛以家人就医经验 谈大马医院医病沟通

我是一位马来西亚籍在国外执业的妇产科医生。冒昧地写信给贵报是希望透过贵报能跟大众诉说我几位家人就医的经验以及表达我对大马医疗体系,尤其是医病沟通这一块的深切期许。



父母亲都是以割胶为生,只有受过小学或中学教育。因为家境不富裕,所以家人生病就医都必须仰赖政府医院。家父在我15岁时因肝癌住院治疗,后来往生。

当时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整个陪伴就医的过程已经让我深深体悟到,病人和家属因为对疾病的无知而感到惶恐不安,以及医护人员对病患及家属关怀的重要性,这对我走上医学这条路影响甚钜。

好几年前我还在国外唸书时,母亲因为肾结石住院开刀取石,术后并发输尿管堵塞,造成一边肾脏水肿坏死。身为外科医生之一的我完全可以理解凡是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或潜在性并发症。



问题是这手术并发是术后好几年在一次健康检查时才发现。后来那边肾脏还发生感染化脓紧急住院治疗,最后必须切除一边肾脏。这些潜在并发症,手术前病人有被告知了吗?术后发生并发症,病人有被告知了吗?若没有生理医学背景知识谁会知道这些并发症的关联性?

深切体会不便

面对这一连串手术并发症,我选择了沉默,我只能怪我自己当初没在妈妈身边守护着她,我也不晓得哪里可以投诉,更让我觉得忐忑不安的是如果我去投诉,结果会变得更糟吗?幸亏妈妈失去一颗肾脏后的生活没有受太大影响,后来我慢慢地选择了宽恕。

再者,母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吃药控制多年,去年8月来探望我时发现双侧下肢水肿,经检查发现肾功能下降,心脏内科医生建议高血压药要改用ACEI或ARB(高血压类药),因为那是糖尿病患同时患有高血压的首选用药,以保护肾脏。

怕家人说不清楚,我特别写了一封英文信给妈妈带回马给长期照顾她的医生看,以便改药。家人带着英文信给政府医院的医生看了,也收下了但是没有改药,继续开同样的高血压药,这让我十分不解。后来,妈妈被指派到另一间距离家里比较近的卫生所追踪治疗,我又请另外一位家人再跟医生沟通,可能家人也说错重点,结果还是没有改药,继续开一样的高血压药。

一直到这个月二姊病逝的关系,我回马奔丧,事后陪着妈妈去政府医院拿药(没有遇上约好的复诊时间)。家人告诉我说没有先约是不能见医生的,我只好谎称妈妈不舒服挂号要见医生。那天星期五没有甚么病人,挂在我们前面只有一个病人,可是我们等了快2个小时才见到医生。虽然不是平时照顾妈妈的医生,但是经过沟通,这位医生非常认同改药,并表示这可能是没有人跟医生讲妈妈的肾况以及肾脏疾病的病史的关系。这个时候距离开始建议改药已经将近一年后了,我深切的体会到在大马就医的不便性以及医病沟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盼改善沟通保护权益

二姊因为肺炎入院治疗,刚开始治疗有一点进步,后来没有甚起色,到了入院第10天才发现是多重抗药性细菌性肺炎。后来插管治疗却插得太深造成气胸。住院过程如果家人没有要求解释,医生几乎不会主动告知病情或者治疗计划,只有在二姊病危以及插管隔天发现气胸时,家人被通知病危来签名。

这当中有许多争议性点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要说的是从家人以上这些就医经验,我进一步思考到一些问题:大马有多少民众就医时遇到类似我家人的经验?他们是否也被迫选择沉默或者宽恕?多少民众不懂得生理学或医学,在这样一个知识极度不对等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或家人就医时的权益?我深切地盼望大马医疗体系尤其是医病沟通这一块能够有所改进,因此特别写了这封信给贵报,希望贵报能帮助我传达这样的想法给普罗大众,好让改革早日开始。

医疗检查分两种

姊夫的朋友因为心肺跑步检查不过关,因此花了大钱做了心导管检查,结果没有问题,这医生被批评为乱安排检查是为了赚钱。事实上并不是姊夫的朋友所批评,更不能用结果来评论医生的安排。

医疗检查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筛检用的,另一种是诊断性检查。筛检用的检查都有一定的敏感度和专一性,并非百分百准确,心肺跑步检查就是一个很好例子。举例来说,100个人有心血管堵塞的病人用心肺跑步检查,可能只有八十几个人检查不过关;100个没有心血管堵塞的病人用心肺跑步检查可能也有十几个会检查不过关(假阳性)。

医生不是神,所做的治疗或检查都要有所依据,如果按照标准诊察指引,是要建议心导管检查才能诊断是否有心血管堵塞,那就是应该要建议做。医生有义务向病人解释做心导管检查的必要性,做或不做会有甚后果,病人可以拒绝做,但是也要了解不做的后果。

今天心导管检查结果幸好是没事,如果心血管有堵塞,经过打通后不是救了你一命吗?若心血管有堵塞,医生没建议你做心导管检查来确定,结果你出事了,你也会批评医生没有专业不是吗?这就是医病沟通的问题了。

对于大马医院医病沟通,我的建议是

1. 恳请贵报开设医药专栏,邀请民众提问,针对大众都有的问题,整理后请医师撰写文章回答兼教育民众。或邀请专家团体来讨论或介绍大家都很关心的医疗议题,刊登各位专家的意见或结论。

2. 民众是需要被教育如何跟医生沟通,建议贵报尽一份让社会更美好的义务,提倡一些促进医生与病人或与家属有效沟通的运动。

例如基于尊重医生要照顾很多病人比较忙,病人如果家属太多应该委派一位代表来发言,这位代表有义务要传达有关讯息给其他关心病人的家属们,避免每个家属去探望病人时都要求医生解释。病人或病人家属代表应该要配合医生查房时间询问病情或治疗计划,也应该事先准备好要问的问题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等等。

3. 由民间成立社团或协会以保护人民就医的权益,改善就医环境,促进医生与病人或与家属的有效沟通为目的。或组织法律志工提供法律咨询或帮助民众争取自身就医的权益。远程目标,协会应发挥影响力实际参与立法来保护病人的就医权利。

4.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医生也是一样需要被教育如何站在病人或家属的角度来跟他们沟通。医生应该帮忙解决一般民众语言的障碍以及体恤民众对医学的无知,耐心简易地说明给病人或家属听,最重要是医生要用病人或病人家属听得懂的话跟他们说明,而不是用艰涩的医学名词或一般民众不能掌握的英文来说明。

(编按:中国报副刊版每逢星期三推出医药保健主题报导,并特约中西医师回答读者疑问。)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