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頭條回顧.小結疤醫到失耳垂 置鈕變切除 美少女破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13年6月10日頭條回顧.小結疤醫到失耳垂 置鈕變切除 美少女破相

2013年6月10日頭條回顧.芙蓉訊)華裔美少女因耳垂有粒狀結疤,到私人醫院求診並馬上動手術,事后竟發現左耳垂有一半被切除,導致破相!



18歲少女潘欣怡(美容課程學員)自耳垂被切除后,已不敢束起長髮,以避開外人的異樣眼光。

潘欣怡今早在父親潘健華(49歲,商人)及母親吳玉嬋(50歲)陪同下,通過行動黨候任武吉甲巴央區州議員謝琪清召開記者會,與會者尚有行動黨森州法律局副主任A.K.達斯。

潘健華披露,女兒的耳垂出現粒狀結疤,他與妻子于4月1日早上陪同她到芙蓉一間私人醫院,並尋求一名華裔腸胃及外科手術專科醫生的諮詢。



他說,當時他向醫生表明,女兒疑佩戴不適合的耳環,曾于2011年因雙耳耳洞發炎,于另一間私人醫院動手術,之后耳朵后部有凸起的結疤,形成像綠豆的粒狀。

“我也向醫生透露,我們曾帶女兒會見芙蓉一名皮膚診療所的專科醫生,對方診斷粒狀結疤無法切除,只能打針設法縮小,但每個月只能注射一次,並已注射兩次。”

矢討公道

潘氏指出,該名醫生當時反問他們為何不早些帶女兒前來,並說女兒的耳朵只是結疤,可設法為女兒置放“鈕扣”(Button)夾著。

在聽取醫生的意見后,他曾表示要考慮,但醫生說手術很簡單,置放“鈕扣”只需半小時,兩天就可以好,還說很多人因放了“鈕扣”覺得美而不捨得拆下。

由于需要使用醫藥卡,潘氏夫婦在答應接受手術后便回家取醫藥卡,女兒則由護士安排手術程序。

沒想到,事后竟發現女兒的左耳垂有一半被切除,導致破相,此事已為潘家帶來創傷及痛苦,潘健華矢為女兒討公道,也希望有專業的整容醫生願意協助女兒。

醫生手術後稱“難搞”

潘健華指出,有關專科醫生完成手術出來時,臉色很難看,向他們聲稱“很難搞!”並表示已把女兒耳垂下部分全部切除。

他說,醫生還說會介紹整容醫生給他們,當場把他與妻子嚇壞,之后看到女兒左耳包著棉花,令他傷心。

潘氏說,他于當天中午約12時30分取了醫藥卡回返醫院,當時女兒已在動手術,並于約1時30分完成手術。

“女兒的耳朵不是惡性腫瘤,也不是緊急意外,只是小結疤,普通醫生都知道無法切除,對方是專科醫生,應知道如何保護病人。”

潘健華說,他事后向院方投訴此事,醫院經理表示會開會調查,並要求他不要換醫院,繼續讓該名醫生拆線;過后,他也曾被醫院主任醫生召見,以瞭解事情始末。

他強調,女兒于4月1日接受手術時,還未滿18歲,她的生日是在4月13日,他與妻子也不曾簽署同意書。

未滿18歲沒簽同意書

行動黨候任武吉甲巴央區州議員謝琪清指出,由于涉及簽署同意書的爭議,必須通過法律途徑,才能鑑定事情來龍去脈。

他說,事主潘欣怡否認簽署手術同意書,她接受手術時未滿18歲,其父母或監護人的欄目也沒有人簽署。

“即使事主簽了名,基于她未足齡,法律上也屬于不合法。”

謝琪清披露,由于當中有太多事需要通過法律來決定,此事已交由行動黨森州法律局副主任A.K.達斯與院方交涉,並在收集資料后,才決定最后是否要提出訴訟。

達斯指出,他上週向醫院索取詳細的醫藥報告,一切須在報告到手后,才確定要採取的行動。

醫生指父母見證簽同意書

“少女被切耳垂”案的腸胃及外科手術專科醫生(不願姓名見報)指出,少女是在父母及護士見證下,簽下手術同意書。

他說,在醫院動手術有一定程序,手術當天有護士為證,少女在父母面前簽名,當時他也有在場。

他說,少女與雙親於4月1日來見他時,少女的左耳垂有兩粒硬瘤,也聲訴曾到皮膚專科打針,但沒有改善,硬瘤越來越大粒,因此病人到來時,已不是“正常的耳朵”。

“他們到來時,要求動手術,我建議先割大粒,不割小粒,看割出來的效果,但他們要求兩粒一齊割除,我也盡力配合對方的要求。”

他說,在溝通過程中,同意的事項是割瘤,但他曾向對方解釋,如情況允許,他會盡量從耳朵后面切割,把兩粒硬瘤抽出再縫回去,為減低復發的速度,通過在耳垂前后設置“鈕扣”(button),盡可能壓住及減低復發的速度。

“醫生與病人溝通中,有時我們講很多東西,以為病人明白,但病人只捉住印象深刻的事,覺得‘鈕扣’很新奇,在整個過程只記得‘鈕扣’,實際上,設置“鈕扣”只是一個選項。”

他說,在動手術時,他先從少女的耳垂後面開切口,然後把兩粒瘤取出,但瘤已連帶耳朵的皮,屬于不健康的皮,如單把瘤挖出再縫回去,可能會出現兩種情形,其一是可能很快復發,日后再結成瘤;其二是擔心傷口不會癒合,會引發細菌感染。

他說,這種情形是在動手術時才知道會面對,作為醫生是要採取最安全的做法,過后他也有向少女父母解釋。

他說,化驗結果顯示,少女耳垂的瘤是“良性肌瘤”,其職責是為對方去除瘤,並不是美化對方的耳朵。

沒簽署手術同意書

少女潘欣怡聲稱,她並未簽署手術同意書,出現在文件的簽名,並不是由她簽署。

她說,手術當天,醫務員都知道她是接受設置“鈕扣”手術,並沒有說會進行切除手術;她接受麻醉后,對手術過程不知情。

“手術完成后,我不知左耳垂已被切除,直至當天下午醫生告訴實際情況,讓我覺得很驚訝。”

潘欣怡指出,傷口在手術后一直被紗布包住,直至2週后拆開紗布,看到傷口時只覺得生氣。

她坦言,初時不想照鏡子看耳朵,也擔心耳朵缺陷會受外人歧視,每次到外都把頭髮放下遮住耳朵。

潘欣怡指出,她曾在中學時期打耳洞,2011年耳朵發炎,相信是佩戴不適合的耳環引致。

“鈕扣”手術沒指切除

潘健華指出,根據他的理解,該名專科醫生所指的放“鈕扣”手術,只是置放鈕扣,沒有涉及切除部分。

“我從醫院買了一份醫藥報告,報告還誤指我女兒曾于去年,在另一間醫院注射了很多針。”

他說,醫院經理事后口頭告知,院方只是租用地方讓該名專科醫生駐診,並指此事經調查后不關院方的事,因此不會負責。

潘健華指出,這次手術費約5000令吉,卻換來女兒破相;希望有專業的整容醫生願意協助女兒。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