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壇青苗從學校發掘 (第四篇)

報導:潘有文

圖:攝影組、NFDP、互聯網

《十分專題》部落格:http://series888.blogspot.com

本地足壇青訓苗子哪裡找?學校是個尋找足球人才的好地方!

足壇人士和體育專家皆認為,學校在發掘本地體育人才,包括足壇青苗方面,能夠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為體壇輸送源源不絕的青訓人選。

本地足壇名宿“頭家”拿督蘇進安,說起小時候踢足球,語氣中依然藏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喜悅。

10歲時,他已在球場上“馳騁”,在草場上和朋友、同學一起踢球,幾乎每天都向足球場報到。

當時許多小孩都愛踢球,比較會踢球的小孩,有機會經體育老師提拔,在足球場上更出色。

蘇進安15歲時,已經是校內足球的風雲人物,甚至代表學校參加州隊比賽,十七、八歲就已是州腳,19歲進入國家足球隊,踏上代表大馬的輝煌之路。

他以國家足球隊隊長的身分,帶領大馬國足進入1972年在西德(當時東西德未合併)舉辦的慕尼黑奧運會,以及1980年的前蘇聯莫斯科奧運會,唯最終大馬因國際時局而決定放棄參加。

翻看蘇進安這些輝煌史,學校是其中一個讓他有機會發揮所長的地方,以此建立堅實的基本功。

近二三十年大馬國足的成績起伏不定,下滑的時間多過上升,難以看到青訓人才接班,尤其是華人足球員的身影,更是不常見。

舉辦多些學校比賽

大馬足球實力滑坡,與各種因素有關,但青訓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沒有良好的培訓系統,以及無法從中小學挖掘到好苗子。

足壇青訓人才何處尋?拿督蘇進安堅定的說:“從學校發起,舉辦多一些學校比賽。”

想要讓更多有潛質的足球員,為國家爭光,唯有在學校尋找良才美質,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如果想要看到國足內有更多華人面孔,拿督蘇進安指出,就要從華文小學開始,華基政黨和社團也應該協助學校,找到更多的青苗,貢獻給國家足球隊。

尋找足壇青苗從學校開始,話說得容易,執行起來卻有一定難度,因為如果無法得到校方配合,即使像拿督蘇進安這樣極具分量的足壇人士,呼喊的聲嘶力竭,也無濟于事。

因此,拿督蘇進安希望中小學的校長,可以成為打造體壇青苗,尤其是足球人才的重要推手。

小孩會不會踢球是一回事,有沒有一個平台或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潛能,才是讓足壇青苗展露頭角的關鍵。

體育老師或教練不能馬虎

學校在發掘體壇好苗子方面,體育老師或體育教練扮演重要角色!

拿督蘇進安指出,8至10歲的孩子,可能已對足球產生興趣,如果能得到有經驗的足球教練或體育老師指導,將能協助提升孩子對足球方面的認識。

因此,學校的體育老師指導孩子踢球,不應只是丟一粒球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踢,而是應該給予一定程度的指導。

“如果老師都不會踢球,要如何教孩子踢球?”蘇進安認為,學校老師或課外活動的教練,應該在這方面有適當的培訓。

教育部12歲開始選才

教育部在校園內發掘體育好苗子的方法,已有一套模式,協助國家尋找體育人才。

黃天鴻是一名體育老師和教練,同時也是教育部體育選拔活動委員,協助教育部評估和尋找體育人才。

“教育部選材很全面和完整,在小學時,12歲就有一個選拔,由縣、州各自挑選后,再到全國選拔。”他指出,在體育項目表現出色的學生,可以進入國家體育學校(Sekolah Sukan Malaysia,簡稱SSM),表現良佳但未達進入國家體校標準的學生,可進入州體育學校(Sekolah Sukan Negeri)。

進入上述兩類體育學校的學生,都需要離開原本學校,至于進入地區或縣級的體育訓練學校(Pusat Latihan Daerah, 簡稱PLD),則可視比賽時間和情況,才去學校報到。

“一般上,都是從12歲開始選才,因為年紀太小選出來也沒有效果;超過12歲還是可以進入體校,大多數是由體育組織鑑定和推荐。”黃天鴻指出,州教練委員會確認人選后,再推薦給州教育局,然后提呈給教育部。

黃天鴻表示,在足球選才方面,過去都與其他體育項目一樣,經過同一個挑選程序,但是這一兩年已交由大馬足總(F.A.M.)負責。

評估學生心理素質

教育部在尋找體育青苗時,負責選拔活動的體育老師,都會根據經各體育單位討論后,制定的標準挑選。

“我們會從體能、身高、手腳長度、速度、彈跳力、力量,技術等各方面去選。”黃天鴻表示,鑑定學生各方面數據后,就會分析他們的能力,然后再依次序排列,分別進入適合的組別。

除了體育項目的專項人才挑選,另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評估學生的心理素質。

黃天鴻指出,教育部體育選拔委員會的老師,將會讓學生進行心理測驗,檢視他們的信心和精神狀態。

不管是足球賽場上,還是其他的體育項目,如果球員上場比賽時,心理不穩定,即使有再好的技術也是枉然,因此運動員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

按部就班訓練孩子

中學是學生生理和心理出現最多改變的時期,因此適當的體育項目課程安排,或有助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黃天鴻指出,初中一的體育課程,一般是足球、乒乓、英式籃球為主,中二是羽球、中三是排球、中四是藤球和曲棍球,以及中五是籃球。

這些課程都是由教育部規定,至于如何讓有興趣于某體育項目的學生,繼續深入練習,就要依靠課外活動或參加比賽,讓有經驗的體育老師或教練,指導學生更多相關方面的技術。

但是,他提醒父母和體育教練,不要由于孩子特別熱衷某個體育項目,例如特別愛踢足球,並且具有一些天賦,就向孩子施加壓力,這會讓他們出現倦怠(Burnout),放棄原本喜愛的運動。

“這樣是揠苗助長或殺鵝取卵,他們可能在十七或八歲就會放棄這個運動。”他表示,父母或體育老師應該支持孩子對于運動的興趣,但需要按部就班給予訓練,不要因為過度要求而毀掉了他們。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