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採Blog‧臺灣科技界演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編採Blog‧臺灣科技界演變

文:李毓康(副刊記者)



最近出差到台灣,參與台北國際電訊展,5年前后,變化驚人,尤其是電子科技領域,讓我大開眼界。穿戴式產品、3D列印、4G寬頻等技術,已處于成熟階段,如我國XX電訊公司提供的國際漫遊服務,每天38令吉,可是,只要購買當地的數據配套,3天無限使用,費用僅需三百新台幣,兌換每天約11令吉,比較一下,讓人有點無語了……

在西門町購物時,與小店老板閒聊,從他口中了解到台灣科技最近的概況。台灣轉向電子產業發展較早,一些消費品如Asus、Acer、HTC等,已打開知名度。

科技發燒友都知道,台灣電子產業的層次要更強些,如當地的奇美、友達、聯發科、大光立,都是首屈一指的電子硬體大廠。



原來,台灣和韓國類似,是美國和日本的技術轉移,由于台灣有比較寬鬆的融資上市管道,因此,有大量人才得以施展所學。

中國則因政治因素,技術轉移不那么方便,國際市場也不開放。近十幾年才有較大發展,比台灣落后不少。 他笑說:“以前,高科技非常吃香,女孩更是把從事這行的男士列為最佳對象。他們被視為‘一夜暴富’的典範,每月薪水暫且不說,光是股票分紅就足以讓人眼紅,普通員工在過年時就可拿到三四百萬元新台幣紅包……”

現在,幾乎沒幾家高科技公司能為員工提供如此多的分紅,即使有,也因台灣股市持續低迷,值不了幾個錢了。

當然,這些“科技新貴”的工作絕不比過去輕鬆,他們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每月卻只能領到4至5萬元薪水。難怪他們自嘲是“科技新貧”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