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歲月匆匆過…堅守畫家崗位

特約:若紫

圖:受訪者提供

今日登場

吉打米都畫家周吉祥
周吉祥是來自吉打米都的畫家,他是筆者在1996年前曾經專訪過的芸芸受訪者之一,該篇專訪稿就刊登在那一年的《中國報》“心聞特區”。

不管18年的成長之路多長,歲月多麼倉促而過,他依然緊守畫家的崗位,我則依然在採訪線上兜兜轉轉,儘管人生中走的每一步都是賭注,看來,咱倆都沒有離開過最初。

那一年,我所認識的周吉祥是過著三天作畫、四天教畫的生活形式。如今他為我捎來的近況是,他已經換成一天教畫、六天作畫用心經營著他的美術事業了,這意味著他朝向畫家之路越走越一馬平川了。

不論處在哪一個人生階段,成長是一種令人振奮的事,尤其聽見舊朋友的成長,分享他進步的喜悅,這樣的蛻變代表著生命的融通與提升,還有著不一樣的詮釋。今天,我們且走進周吉祥的畫家成長歲月,看他如何實踐“循序漸進”的創作理念,一步一腳印前行。

周吉祥1968年出生在吉打州,童年一至六歲時與父母及妹妹住在向人租的木屋,后來,父親經濟能力改善了,才買了單層排屋,“儘管我們享有較好的環境,但我依然與同齡的鄰居小孩共度天真純樸的歲月。”

他憶述,他與他的朋友們一起玩玻璃球、七粒石、跳繩,“我們還到田園裡捉打架魚,在稻田間放風箏,並尾隨著家長出入鄉間找親友串門子。”正是自幼對這些景物和大自然建立了一定的親切關係,無形中,長大后從事藝術工作時,總是會憶起童年歲月,創作觸覺都展現這些細膩部分。

父親周國強從事廣告牌業設計,周吉祥在中小學時期,經常從旁看他作畫,父親也樂于教導和分享創作過程,以致他耳濡目染進而對繪畫產生興趣。直至高三畢業后,他隻身到了吉隆坡美術學院唸純美術系,從此踏上繪畫之路。

自1990年畢業于吉隆坡美術學院純美術系后,他積極參與藝術團體,曾榮獲不少國內外美術獎項,包括1994年中國金鵝獎國際公開賽之榮譽金獎、2000年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頒發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獎,以及及2001年由吉打州華人大會堂主辦的吉打州十大傑出青年入圍獎等。

作品散發人文氣息

周吉祥對自己的畫作有要求,有使命感,他指出,除了具有生活氣息,還能反映當代社會的面貌、文化深度、民情習俗和時代的變遷,“作畫時也須注意時事動態,以敏感的觸覺將多元化和能夠引起大家共鳴的題材,融入畫作中,豐富美術生活。”為此,他經常上網或閱讀報章雜誌等,掌控和瞭解美術,並在適當時作出創作理念上的轉變。

他強調,美術觀必須出自內心的真誠,對週遭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是以,其作品散發著強烈的人文醒覺,除了堅信自己的觀點,同時也以客觀思維提升自己的水平。

6次個展離不開情字

這個年代能堅守理想,為抱負不棄不捨的人已不多,絕大部分的人都礙于現實社會離目標理想差距太大,無奈放下。周吉祥卻是少數的堅持者,他聲稱,自己之所以堅持下來,是因為成功把生命中蘊育著的“現實邊緣”之理想融入社會,成就了理想中的人生與里程碑。

自出道以來,他為自己鑽研了三個題材作為發展和延伸美術事業的固定與專有特色,分別為靜物花卉、鵝群和街景舊建築。為了擴展創作方向,尋求新意和帶來“循序漸進”的藝術生涯,他在不同年份都在題材上作了適當的調整和演變,但精神風格依舊。

由于他秉持著“拓寬思路、廣泛題材”的創作心態,所以取材多樣化,除了以古老建築物畫作見稱外,他的作品追求和強調物的質感與肌理,並認為光源就是一幅畫的生命。

迄今,他開辦了六次個展,分別是1993年的“光影情懷”(檳城),隨后,在吉隆坡舉行個1996年的“情牽天涯”、2001年的“鄉土頌,都市情”、2005年的“真情之旅”,2011年則受邀到中國舉辦“漫步鼓浪嶼、心繫土樓情”個展,而最近期的個展則是2013年的“鄉戀的情述”。

如果有留意,你會發展六次個展的主題都有個“情”字,他透露,“情”正是他創作的原動力“有了原動力才能以個人的資歷和畫齡,用心聲良知循序漸進構思出獨特嚴謹的畫作內容,再配合情真意切的感受,才能畫出持之以恆,躍動生命,又令人怦然心動的作品。”

描繪皇宮美景 獲蘇丹接見!

在2001年,周吉祥在蘇丹御用律師拿督阿末查基的委託與安排下,為蘇丹阿都哈林繪畫一幅富麗堂皇,又不失懷舊風貌的皇宮作品。

蘇丹對該畫十分喜愛,視為珍藏品,這使他有幸成為獲得蘇丹接見的年輕畫家。他記得,當時在拿督阿末查基與蘇丹另一位好友拿督哈芝汀取得“禦令”后,他們陪同周氏一起進入坐落在吉打Anak Bukit蘇丹花園內的宮殿拍攝取景。

“據知,這座皇官是英殖民地時期建立,蘇丹祖父是該宮首位居住的君主,至今超過100年悠久歷史。”皇宮只需要周吉祥將整幢外觀仔細描繪,強調英式建築的結構美,並要求在皇宮前大門口側旁一定要穿插兩個Anak Istana以表現出皇宮保衛森嚴。

問及他此番作畫的難度,他娓娓道來,主要是如何利用背景樹木光影對比,和佇立在宮殿前的女石雕像相互協調又相映生輝,增添優雅風情,再配上黃色旗子,以凸顯蘇丹至尊無上的身分與表征。

完了以后,“當初聽到要晉見蘇丹,心裡挺害怕不知說些什么!”他于是不斷練習,深怕在陛下面前用錯詞彙,“但蘇丹卻以英語交談,頓時我的顧慮一掃而空,蘇丹溫文大方的言談態度,讓我留下美好的回憶。”

人生是學不完的一堂課

周吉祥說,這18年來,除了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其思維與心態永遠保持積極樂觀,精力充沛,“其實不是很多朋友知道我已持素了14年,而我吃素不是為了什么宗教或特別因素,純屬歡喜心。我覺得,吃素可以讓人心念正直,培養慈悲心,廣結善緣和身體健康,同時在過程中慢慢的學習對父母親行孝,也漸漸以自己的能力、智慧去行善。”

對我而言,這心境隨著年齡的增長適時與適當的轉變,兼容了“孝善兼備”的想法,可令人擁抱美好充實的人生,“人生是學不完的一堂課,直至今天,說不上擁有什么人生哲理,總認為: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一個人盡多少本分,就得多少本事。”

他永遠抱著“活到老、學到老”和“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簡單哲理來磨練自己的人生。

在數十年的畫齡中,他“壯遊”了諸多的景觀,極目遠眺,忘懷萬慮,認真作畫,怡然自得,他盼望自己的畫不斷進步,昇華,耐看,令人回味。

他也揚言,對吉打州這片慣性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地方,不曾離棄,不管對故鄉或手中的彩筆,他都一心一意,不休止地錘煉其表現力,使之成為一種自然和舒朗的生活狀態,以獲得愉悅滿足。

站在歷史脈搏前寫生…

一直以來,他前進的動力和決心未曾止步,2008和2009年期間,為了尋求突破,自我挑戰,他再以嚴謹和細密的構思,前往柬埔寨取材,創作了文明古都吳哥窟(Angkor Wat作品),他指出,古蹟的神彩和精髓,透過細微的思維及粗細兼備的筆觸,表達了世界十大奇觀的歷史價值。

往后的歲月裡,他不斷思索如何尋求新穎題材,怎樣廣大發展空間之際,要如何貫徹“循序漸進”的作畫理念。

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的中國好友孟斌邀請他到中國廈門中華女兒美術館辦個展,並希望他畫兩個新題材“鼓浪嶼和南靖土樓”。這無不讓他有了新的靈感,得以全力發揮與接受挑戰。

土樓盡顯小鎮風情

他說,鼓浪嶼是一個面積1.78平方公里的小島,海岸曲折,景色秀麗,這裡許多的古撲懷舊的民宅別墅都成為他創作好題材,“南靖土樓則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它不僅土樓眾多,歷史悠久,分佈有序,它被視為神祕的東方城堡,土樓的造型特別,景觀優雅,顯盡了濃郁的小鎮風情……”

周吉祥覺得,這兩個新題材是一種心靈與自然相互融合的過程,流露在筆端的,不僅是線條的律動和色彩的變化,而是大自然對于心靈的折射和映照,更是一首首天地自然的奏嗚曲。

此次個展之后,他獲得前財長敦達因的夫人杜潘瑪哈妮的邀約到吉隆坡舉辦2013年個展,並指定他畫兩個新穎題材,既畫馬和與中秋節有關聯的題材。

“為了瞭解馬的體態,結構與習性,我特地拜訪一位養馬的馬來同胞,並在馬場近距離觀察馬兒,力求把馬畫得更唯妙唯肖。”至于以中秋靜物月餅為主的題材,他將它取名為“排列的美感”,營造富韻味和巧妙的畫面,牽動佳節的氣息,體現了花好月圓的情意結。

問及他的最新動態,他透露,他和朋友到了吉打州境內的布秧谷探索,並開始著手為該處的景物,如充滿了懷古具魅力色彩的廟陵作畫。站在國家遺產,歷史脈搏的面前,他畫畫的激情再次翻騰!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