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东海岸头条】 边玩边研究 逾30年经验 制风筝我在行
报导:周佩霞
(哥打峇鲁26日讯)贵为吉兰丹道地特产的风筝,如今已不限于乡下人的玩意,绚丽的马来传统风筝,也渐受到市区华裔青睐。
在哥市就有一名默默无名的华裔制作风筝者,30多年制作逾千个风筝,累积的是丰富的制作经验,及玩风筝的技巧。
菜贩杨国清(53岁),从小对风筝有着浓厚的兴趣,与马来友族打成一片,童年充满放风筝的美好回忆。
他从玩风筝那一刻开始,就慢慢地研究一个风筝,包括风筝制作及学习如何控制风筝。
制一个风筝需三四天
杨国清受访时向《中国报》指出,玩风筝已不再是马来同胞的玩意,走到海边,到处可看到市民在海边放风筝。
他说,放风筝不难,大多数人都会,但如何不被风筝“控制”,则是靠长年累月的经验。
他可说是玩风筝的“老经验”,尤其是传统风筝,能把空中飞翔的风筝控制得很好。
他玩风筝已逾40年,20多岁就开始制作风筝,30年来共制作逾千个传统风筝。
“制作风筝不是我的主业,我每天到巴刹摆档卖菜后,下午空档时就在家里慢慢制作风筝,从找竹干至完成一个风筝,需要3至4天。”
他制作的风筝,是以刺竹(buluh duri)作风筝骨架。由于刺竹有弹性及不易腐烂,是制作风筝最好的材料。
“但这类竹很难找到。我经常托马来友人才可找到刺竹。刺竹制作的风筝,最长只可7呎高,如超过此尺吋,或会造成风筝折断。”
他解释,较大型的风筝,是以本筒竹(buluh betong)制成,可做出10及12呎长的风筝。此竹因浸过药水,虽然较坚固,但久后较易长出竹虫。
以塑料袋制风筝轻而易飞
杨国清指出,传统风筝是以塑料袋为主要材料,因风筝轻而易飞。
说到如何控制风筝,他说,在测试风筝时,就会以风筝的平衡度而定,如果是风筝的头看起来比尾部还重,就在风筝前端置些锡片;若是风筝的尾端较重,就在前端放些锡片。
他也指出,若想看看风筝在空中飞翔时,摇摇摆摆,可在风筝的下端贴些颜色纸,加重其重量。
放风筝需看懂风向
杨国清指出,玩风筝最重要是懂得看风向,同时也要了解,不同的场合,所放的风筝也不一样。换言之,在海边,有海边的风筝;在草地,有草地的风筝。
他进一步解释,多在海边放的风筝,是属于布质风筝,多是中国进口,以雨扇布而制成。这种风筝较传统风筝易控制,如是风筝歪斜,仅需调整风筝线。
“这种风筝是目前最流行的,风筝骨架是以纤维制成,可折合起来收藏及随身带,深受欢迎。”
他指出,这种风筝的价格从最便宜的10令吉至最贵的数百令吉,视品质而定。
他说,很多人到海边买风筝,玩了数小时后因不懂得收藏,玩了两三次,就丢在一边。
“有者则是因不晓得看风势而控制风筝,导致风筝跌下、挂在树上等取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