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于今年4月,在巴拉圭推出“全球暖化食譜”,廚師們以柏油路為“爐”,在地上放個平底鍋,就開始烹調雞蛋、培根與肉排等簡單食材。
這個用粉筆在地上畫出來的“柏油路火爐”,僅靠著太陽所發出來的熱能,將所有食材慢慢煮熟。
但在酷熱陽光下慢慢變熟的何止是食材,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正在慢火中煎熬的“新鮮肉類”。
近幾年來,全世界氣溫逐漸變得反复無常,我國在結束了去年年尾至今年4月的干旱季節后,如今將再受艾爾尼諾現象襲擊,面對另一輪熱浪襲擊。
以筆者所處的檳城為例,即使人們開著風扇,靜靜坐著或躺著不動,酷熱氣候依舊會導致人們出汗,吃不消的筆者也只能無奈大呼“這種天氣究竟是想熱死誰?”
當酷熱天氣把人們逼進冷氣室,但冷氣機在發電與運作時會排放出二氧化碳及氟氯碳化物,對臭氧層帶來破壞,使溫室效應更嚴重時,一切只是個循環,人類將躲不過在“火爐”里生活的命運。
行動可以改變環境
但在看過“無火煮食”的短片,在經歷了“火爐”般的生活后,重點不是我們的感受,而是我們有些怎樣的改變。
當你一邊喊“我很熱”,一邊將冷氣機溫度調得更低,你的下一代依舊會高喊“我很熱”;當你一邊喊“我很熱”,一邊拿更多衛生紙將身上的汗抹掉時,你的下一代依舊會高喊“我很熱”。
言語的渲洩不會讓你的下一代擁有美好的環境,但你的行動可以。
國家領導人可制定環境保護政策;企業可停止砍伐原始森林,減少排放廢氣和使用再循環能源;人民可以改用手帕、種植樹木、節約用電、多使用腳車或公共交通和多步行等。
你我他再不行動,地球還能捱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