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育非附屬品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母語教育非附屬品

教育部因調派51名師訓大學畢業的華文教師,到沒有中文課的技術學校執教,引起華教人士非議及反對。



然而,教育部高官尤其是教育部副部長拿督葉娟呈,並不理會華教團體的反對聲音,反而武斷地表示有關中文教師的調派並沒問題。很明顯副部長沒尊重華社與華教意願,我行我素。

不尊重華社

教育須以人為本,教育綱領、採用的教學媒介語、教師數量和素質等,理應根據廣大家長、社會和學術界人士的意願來決定,但遺憾的是,這些年來,教育部決策者都沒有這么做,反之武斷和我行我素的推行不符合特定社群大多數意願的教育政策。



馬中關係在這些年來突飛猛進,我國華文教育有一定的貢獻。華教人士一直以來辛苦耕耘,培育許多能掌握中文和多種語言的人才,才能使大馬與中國走得這么近,促進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兩國人民才能摒除語言上的障礙,互訪交流。

然而,決策者卻不願相信此龐大的發展潛能與利益,仍然秉持舊有的“單元教育路線”。

沒反映需要

由政府的教育政策及相關條例,至最近推出的2013-2025年《教育大藍圖》,都沒有反映出我國多元種族社會的需要,採取多元化國家教育體系。

政府應將各族的母語教育視為主流教育,而不是附屬品,只有把各源流學校納入正規與正統的教育體系內,才能推行制度化資源分配,包括師資與撥款。

隨著馬華和民政黨領袖重新入閣,內閣有代表華社和華教的聲音,馬華和民政的部長就得扮演好角色,在國家最高決策會議上據理力爭。中文教師課題,是他們第一個爭取表現的機會。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