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俊:令人头痛的“年轻化”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梁国俊:令人头痛的“年轻化”

“年轻化”往往都不是好的社会现象,如糖尿病年轻化、高血压年轻化、痴呆症年轻化……



日前,一名17岁逃学印裔中学生,身穿校服、手握美工刀当街抢车掳童,甚至恐吓车上小兄弟,若他们不听话就会被杀死。

嫌犯把小兄弟弃在路边后,遭到警方逮捕。他并无前科,但在校品行不好,还常跷课。

“犯罪年轻化”虽非新鲜事,但这次,各界人士仍对中学生抢车掳童的行为,大感骇然。



如今的学生,都被冠以叛逆一代之称,这宗案件的罪行,更让人对犯罪年轻化现象忧心。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我们迫切需要寻求防范类似案件的方法。

对于此案,各种解释都有:家庭、教育、心理、经济、食品、文化、法律、传媒、影视、电玩等,甚至脑部过度分泌某物质,也是导致暴力倾向的原因?

这些分析也许都正确,但该如何解释罪犯年轻化的现象?发育早熟?社会欠缺楷模?过度放任?生命过程提前?还是人类演化加速?

2013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1632宗罪案涉及学生,与2012年的1042宗比较,飙升了57%。

在非学生级别的青年罪案中,2013年共有6184宗,与2012年的2658宗比较,升幅高达133%,当中包括盗窃、破坏学校公物、打架、欺负或伤害同学、勒索金钱,甚至有学生胆敢威胁及骚扰教师和他人。

已是全球现象

“中学生抢车掳童”案,真的很难令人把中学生和这种严重罪行联想在一起。

这个年纪应该是有很多机会接触社会新鲜事物,开阔视野,对法律当然也略知一二,然而,“教育”似乎未阻其行为,而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犯罪年轻化是全球现象,小学生杀人、性侵、偷抢已逐渐普遍,期望各界可以展开研究与讨论,并开出药方,让我们能找回我们正在失去,或已经形同陌路的少年人。

社会新闻组副主任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