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俊:令人頭痛的“年輕化”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梁國俊:令人頭痛的“年輕化”

“年輕化”往往都不是好的社會現象,如糖尿病年輕化、高血壓年輕化、癡呆症年輕化……



日前,一名17歲逃學印裔中學生,身穿校服、手握美工刀當街搶車擄童,甚至恐嚇車上小兄弟,若他們不聽話就會被殺死。

嫌犯把小兄弟棄在路邊后,遭到警方逮捕。他並無前科,但在校品行不好,還常蹺課。

“犯罪年輕化”雖非新鮮事,但這次,各界人士仍對中學生搶車擄童的行為,大感駭然。



如今的學生,都被冠以叛逆一代之稱,這宗案件的罪行,更讓人對犯罪年輕化現象憂心。

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我們迫切需要尋求防範類似案件的方法。

對于此案,各種解釋都有:家庭、教育、心理、經濟、食品、文化、法律、傳媒、影視、電玩等,甚至腦部過度分泌某物質,也是導致暴力傾向的原因?

這些分析也許都正確,但該如何解釋罪犯年輕化的現象?發育早熟?社會欠缺楷模?過度放任?生命過程提前?還是人類演化加速?

2013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共1632宗罪案涉及學生,與2012年的1042宗比較,飆升了57%。

在非學生級別的青年罪案中,2013年共有6184宗,與2012年的2658宗比較,升幅高達133%,當中包括盜竊、破壞學校公物、打架、欺負或傷害同學、勒索金錢,甚至有學生膽敢威脅及騷擾教師和他人。

已是全球現象

“中學生搶車擄童”案,真的很難令人把中學生和這種嚴重罪行聯想在一起。

這個年紀應該是有很多機會接觸社會新鮮事物,開闊視野,對法律當然也略知一二,然而,“教育”似乎未阻其行為,而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犯罪年輕化是全球現象,小學生殺人、性侵、偷搶已逐漸普遍,期望各界可以展開研究與討論,並開出藥方,讓我們能找回我們正在失去,或已經形同陌路的少年人。

社會新聞組副主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