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偽知識分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偽知識分子

【關于林韋地】在台灣、馬來西亞、英國與新加坡之間轉移,曾獲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出版文集有《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

幾個星期前,和我高中同學在大山腳喝下午茶聊天。



“最近在學習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因為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其實也不是很懂。”我說。

同學聽完以后隨即狂笑:“哇!韋地!這么多年后你終于明白,對無論大小事都有意見的人,是有多么地令人討厭了嗎!你終于瞭解身邊的人是多么辛苦地在忍的心情了嗎!”

“……”



曾有朋友和我說,有些人就是對什么事情都有意見,也比較喜歡發表評論。我想,或許這源自于我的教育,小學的時候老師就鼓勵我們舉手發言,在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沉默的時候,舉手然后站起來說話,好像是一種有勇氣的表現,可以得到師長的肯定,同學也會覺得你好像很厲害(我自以為是這么覺得)。

回馬來西亞念中學后,在一個更為保守和威權的體制裡,去針對學校的事情作出批判,似乎是一個比較積極和正面對抗威權體制的方式。(相對于抽煙打架和矌課而言,或者是比較懦弱?)

或許是從那時候開始,就養成了寫文章議論發生在生活裡大小事的習慣,而發表言論的戰場,也隨著我年齡老去慢慢進化,從討論區、留言板、部落格到面子書。

出了社會以后,開始慢慢收斂了一些,往正面想,或許是因為自己不再好傻好天真,實際上,是工作確實佔據我太多精神和時間,而筆戰實在是件太累人的事。

直到幾個月前,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看到九字輩文青教主垂華的帖子,忍不住發表了一些回應。過后基于對台灣的感情,關于這場學運的貼文,前前后后也寫了一萬多字。寫之前其實很掙扎,一直在想自己為何而寫,最后會下定決心,或許是受儒家思想入世觀念影響太深,覺得身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要勇敢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為這個社會說真話。

最后在學運落幕之前,我就把那一萬多字都刪了。

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回顧自己從小到大所發表過的議論書寫,在下筆的那刻,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是正義之筆,但今天重讀許多內容,都充滿菁英主義的偏見。

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負面地想是反覆,正面地看是一種成長。

困惑之際,垂華介紹我看了湯瑪斯索爾的《知識分子與社會》。原以為這是一本教人怎么扮演好知識分子角色的書,讀了以后一定可功力大增,面子書貼文就會有更多的讚(這次一定可以打敗那些正妹了)。沒想到,書裡全是舉歷史上的例子,說明知識分子是如何自以為是地影響輿論,導致災難性的后果。越讀越覺得汗顏,有種一直被人打臉的感覺。

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定義,和我之前的瞭解有些不同:“以產製觀點為生,但不必為自己產製觀點負直接責任的人,例如記者、作家、學者。”以作者的定義,醫生、工程師等專業人士,並不算是知識分子。想起這個專欄的名字,原來自己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偽知識分子而已,沒什么影響力,應該也無害。

這才釋懷。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