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往事如炊煙 公開''陳''年食譜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周末架勢堂 往事如炊煙 公開”陳”年食譜

特約:子若
攝影:劉潔雲(部分圖由受訪者提供)



今日登場
新加坡南洋大學創辦人陳六使之孫拿督陳錫遠
在安倍夜郎創作的日本漫畫作品《深夜食堂》裡,一個又一個關于食物的故事告訴我們,食物的記憶影響我們把食物吃下肚子的心情及滋味。

眾所周知,食物是一種可以牽動感情神經開關的東西,無關乎你是老饕與否,每一個人對于每一種食物除了有不同吃法,每個人在不同食物都有不同的記憶。所以,有一種食物,它未必是山珍海味,卻讓人吃了有滿滿的幸福感,這種屬于自己獨有的感覺,可以陪你到很久很久。

這滋味,是思念的味道;這味道,是陳年老味!



3個真心對待食物的女人

至于促成《老味道》這本食譜出版的人,則是陳錫遠的烹飪師父、本地暢銷食譜作者張素英老師。

他是在5年前追隨張老師學習正統的烹飪技巧,以精進個人的烹飪技術。

儘管他真正的身分是一名珠寶商,然而,他沒有讓自己年少時的興趣止步,“打從少年時候就為了生活需要而開始下廚,日子久了,成了個人興趣。”

他透露,由于雙親為了打拼事業經常出外,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在家開伙食,加上女傭煮的飯菜未必合他心意,所以,十多歲的陳錫遠在“形勢所逼”情況下,只能親自入廚。

他的生命中,先后出現了3個用心對待食物的人,除了張素英老師之外,他的烹飪啟蒙老師是其奶奶蔡秀琴和媽媽張梅,“她們都是一流的食物烹飪者,尤其是媽媽教會了我許多關于食物和煮食的事,媽媽堅持在烹煮每一道料理的過程中,必須留意味、外觀和香味。”

他說,每當她們倆在廚房裡忙于煮食的活兒時,他都會悄悄地觀察和偷師,奶奶和媽媽在廚房裡的認真,教會了他后來煮不好一道菜絕不放棄的原則,“直至找到對的味道方才罷休!”

尋覓久遠的味道

陳錫遠祖籍福建,所以,此食譜中有一個部分是屬于“老老福建味”,裡頭記錄了林林總總福建美食的烹煮法,包括福建炸蝦卷、炸五香三層肉、超滑嫩蒸水蛋、傳統豬扒配東方醬汁、懷舊老黃瓜湯、福建麵糊、傳統蠔豉粥、白蘿卜糕等。

如果你是福建人,不論還有沒有機會吃到媽媽親手煮的菜,我相信,你一定從中找到一種叫“親切”的感覺,那一道道都是“家味”。

傳統的中式烹飪講究心傳,“不論是奶奶還是媽媽,她們都是什么鹽少許、味精若干、胡椒適量,許多原材料用量就只可意會,無法量化,而且每一回煮出來的結果都不同。”

儘管在許多烹飪家的眼裡,烹飪是一種藝術而非科技,因此不需要“量化思維”的認知模式,但是,陳錫遠為了讓現代人可以安然尋覓回“家的味道”,他還是用心地為這些傳統美食烹飪量化了,“我只希望大家可以動手去做,並且成功煮出自己尋找已久的悠遠味道。”

這本屬于陳家桌上的老味道終于出版了,可惜的是,給他勇氣和鼓勵著他出版這本食譜的張素英老師,卻在今年一月病逝,來不及目睹這本食譜的誕生,這是陳錫遠的一大遺憾。

“但是,老師生前曾經不斷叮嚀:要全心全意去烹調,用心感受所有食物,你將獲得你要的結果。”這本書留住了陳家老味道,也留住了他與張素英以食物結為師徒的最美好記憶!

不愛奢華 克儉持家
爺爺口味很平民

自古以來,人類用文字記載、用畫面定格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或是愛情,陳錫遠則動用了陳家的老故事、老照片串連起老味道,與家人、朋友和讀者一起回憶和分享他與家人建立在食物上的情感。

在面對書中的美食畫面,除了流口水之外,其實讀者也想一窺陳家大宅裡的故事。是以,被安排率先登場的“陳家老味道”最引人矚目。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得知瓦煲豬尾是陳六使生前最愛吃的食物之一。在列明每一道佳餚的烹煮法之前,陳錫遠都會用一段小故事帶領讀者進入這道美食裡承載著的舊記憶,像這道瓦煲豬尾,他寫道:“爺爺曾經對我說,如果有錢就可以吃花膠(魚鰾),如果不是那么富有就吃豬尾巴吧!”

陳六使最愛瓦煲豬尾

儘管我們都知道他來自一個家境優渥的背景,然而,花膠卻是是陳家大年初一才能吃得到的食物,這顯現了陳六使對子孫們最大的影響是克勤克儉的態度。

瓦煲豬尾成了最常出現在陳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也是他迄今難以忘懷的味道之一,“每一回看到這道食物就想起爺爺,以及爺爺在享用這道佳餚時的模樣。”

這裡不只有故事,他還以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大家,怎么烹煮這道食物才是最好的方法,務必讓你吃出與他同等要求的味道,吃出食物的滿足感和愉悅感。

瓦煲豬尾是新馬華人餐桌上最常見的菜餚之一,對他來說,不論是單吃或是配飯,它是一道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瓦煲豬尾在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煮法,而他在食譜中推薦的烹飪法,源自于中國福建省,“在這道菜裡頭被燜至綿軟入味的花生,間接地提昇了這道佳餚味道的層次。”

他認為,孩子們一定會喜歡這些軟綿綿的花生,還有淋在飯上的香濃醬汁,當年年紀小的陳錫遠,也是樂此不疲以這種吃法找到吃飯的樂趣。

他不忘提醒大家選擇適合的豬尾,是這道美食成敗的關鍵因素,“豬尾越大帶有的豬肉越多,但咬起來的口感比較硬,因此建議大家選擇稍微小的豬尾,才能品嚐到豐富的膠質,畢竟這才是這道佳餚的重點。”

根據他的經驗,只要端出此菜,餐桌上最終一定會出現“美人照鏡”的情景。一塊小小的豬尾巴裡頭,原來承載了他對爺爺綿長的思念,所以他索性把這道菜命名為“祖父最愛的瓦煲豬尾”,讓人一目瞭然!

念念不忘加東叻沙

陳六使生前最愛的食物不只瓦煲豬尾,書中還記載了另一道他最愛的福建美食──蝦漿釀豆腐卜,這兩道菜都是其子孫后代如今仍堅持著、傳承著的陳家美味。

《老味道》不只是記載了陳六使的最愛,當然也有陳錫遠奶奶最愛的甲必丹咖哩、亞三魚肉咖哩、宮保雞丁、三巴臭豆蝦,媽媽的道地糖醋排骨、麵線湯、彈牙魚丸、芋頭扣肉,還有,陳家大宅逢年過節必備的家傳黃金水晶蝦球!

看過了陳家的陳年老味,大家必定很好奇陳錫遠自己又鐘情于哪一道美食呢?在新加坡出世的他,最初也是最深的美食記憶是──加東叻沙,加東(Katong)是他小時候居住過的地方。

儘管當年隨著父母遷往怡保,一住就是50個年頭,他依然對源自新加坡加東的椰漿叻沙念念不忘。“在我家附近一座高架天橋底下,有一檔叫著“Jangkut”的叻沙檔,他后來成了我的心頭好。”

這道新加坡叻沙與大馬叻沙不同之處在于,它不用咖哩粉而是辣椒配以椰漿,加上蝦米、香茅等材料烹煮而成的香辣湯汁,配以爽口的粗米粉,以及各種鮮甜食材如豆腐卜、魚餅、雞肉、鮮蝦和蛤肉等,吃的時候澆上一匙辣椒醬,並以叻沙葉來裝飾。

販賣有故事的美食

這道美食甜鹹辣兼而有之,小時候,常常會要求媽媽煮加東叻沙給他吃。如今他最為遺憾的是,現在新加坡所有叻沙檔都已經無法重現他曾經在Jangkut檔吃過的美味,“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改進母親留下的食譜,嘗試重現昔日的滋味。”

“每一次與友人在家相聚時,我都會煮加東叻沙給大家享用,看到別人臉上露出滿足的神情,自己還是很開心的。”最重要的是,當他和大家在享用這道加東叻沙時,腦海裡閃出的是與家人一起品嚐這美食的愉快情景。

在私房菜中名列榜首的加東叻沙,即將成為他計劃中新餐館的招牌菜,“店名也都想好了,會是Little Katong(小加東)。”他說,加東也是其爺爺生前居住的地方,所以這家餐館意義深遠,“我們不只兜售新加坡叻沙,還會有新加坡榜鵝香辣米粉……”

不問而知,他不單純販賣美食,還販賣故事,這將會是一家有故事的餐館,有故事的人,這個美食故事需要更多更多的食客去延續、去賦予它生命力!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