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講堂.升學之路通向何方?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大講堂.升學之路通向何方?

報導:游燕燕
圖:葉添益



華裔生升學之路,到底該怎麼走?相信這對教育工作者、家長、學生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隨著全球教育資源的加速共享,越來越多學生不僅要踏入校門,更要踏出國門,讓自己開拓視野,增廣見聞。

出國留學不分成績好壞,而是看學生本身的需求。針對自身的學習熱忱、興趣及技能,選擇正確的升學管道,方能邁向一個成功的未來……

2014“夢想高飛”南洋教育展將于12月20日及21日在雙威會展中心(SPCC)隆重展開。屆時,國內及海外大專院校、高等教育單位和技職學院將提供各種升學資訊的管道和選擇,為學子指引圓夢之路。



配合南洋教育展的造勢活動,《南洋商報》特別安排了一場圓桌會議,邀請獨中校長、學術機構代表及社團代表出席探討我國華裔生的深造之路,以及華文教育的成長和發展。

當天的圓桌會議是由《南洋商報》業務發展經理沈小珍和副刊組副主編張麗玲主持。出席嘉賓包括吉隆坡坤成中學校長魏瑞玉、吉隆坡中華獨中校長謝上才、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首席執行長孔婉瑩、學務與師資局兼出版局主任曾慶方、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長李子松、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僑務組組長林渭德、亞洲國際教育集團(AEA)總裁葉濰鳴等。

回國貢獻義不容辭

沈:華裔生出國深造一去不返,對大馬華社將造成什麼影響?

魏:近年來,出國留學成為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選擇,獨中生也不例外,中、港、台尤其是留學佳地。出國留學開拓視野本是好事,但一去不回頭,這導致我國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我鼓勵留學生學成后回國發展,特別是獨中生。我堅信加強教育內容和灌輸中華文化精神有助建立學生的愛國意識。無論他們到任何國家深造,學成后都應該回國建設社會,最低限度可持續支撐大馬華社,使之綿延。

華社出錢出力建校,培育眾多優秀的華裔子弟;如果一去不返,可說是虧待了華社對他們的期望,也浪費了國家資源。

獨中走出自己的教育路

謝:馬來西亞或許不是每個大馬人的“理想”國家,但仍應該秉持愛國的善念和奉獻精神。更何況大馬華裔生是華社的一分子,更應該回國服務為華教發展盡一分力量。我們希望所栽培的學生能夠服務國家和華社。

獨立中學的‘獨’字可解釋為獨中‘獨當一面’的精神,自己走出一條方向正確的教育路。儘管獨中教育在我國受到一定的約束,但我們依然能夠百花齊放,把孩子的潛能無限擴大。

人生目標源自生命力量

沈:頻繁的學生輕生事件令人憂心,究竟原因為何?校方如何幫助或輔導問題學生?

魏:年輕人會選擇避重就輕,不喜歡被拒絕,一旦被拒絕就耍脾氣。因此,父母和老師要懂得拒絕孩子,讓他們知道拒絕不表示否定,而是學習看待和解決問題。

青少年大部分還無法學會分辨是與非,不懂如何做出正確選擇,父母和老師必須在適當時候給予指引,找出他們真正的志向。關于學生輕生事件的問題,我相信這與他們的中學教育息息相關。13歲至18歲的階段通常被稱為黑暗時期,如果學校能幫助他們找出正確的方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觀,建立成熟的思維,將有助于其大專生活過得更充實。

由于個人發展的狀況不同,每間學校都會有學生學習緩慢的現象。很多時候,老師必須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並給予幫助,要看到他們的問題不難,難的是要多花時間和精力陪伴他們成長。我們辦的不只是一所提供學術教育的獨中,同時也強調人文教育,提升孩子的自信心,陪伴他們成長,渡過難關。

謝:還記得去年我正式上任隆中華校長的第一天,就發生了一名學生疑不堪考試壓力而跳樓自殺的事件。那次的經歷讓我痛定思痛,開始思考中學教育到底是什么?人生目標在哪裡?當時我忽然想起曾上過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7個習慣”課程,便再次把有關資料看一遍,過后也安排了學校教職員參加該項課程,學習自我領導能力。

我認為,學生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無論一個人的學術表現多優異,如果選擇放棄生命,真的非常令人失望。為了幫助學生找到生命的真諦,我們做了一些改變,包括把問題學生帶出校園外,重新改造他們,找到生命的力量。

獨中生國內外升學出路廣

沈:董總主席葉新田曾表示,董總自1975年舉辦第一屆全國華文獨中統考以來,董教總與華團一直呼籲政府全面承認獨中統考文憑,可是至今仍未有結果。儘管如此,獨中人才輩出眾所皆知,統考文憑不受政府承認會否影響獨中生的升學出路?

孔:大馬獨中生約有8萬名,教育背后的學務作業是不容忽視的。董總的核心業務分別是推動華教運動和促進獨中教育持續性發展。儘管統考文憑暫不受大馬政府承認,但董總絕不放棄爭取的機會,也不會對獨中生的升學出路造成極大影響。

選擇到國外留學的獨中生大部分集中在中、港、台,台灣排名榜首。在這方面,台灣僑委會約50年來持續給大馬華裔生各樣資助和支持,是留台生最大的幕后功臣。不過,根據獨中生國內與國外升學比例統計,約60%的獨中生仍然會選擇在國內升學。

遺憾的是,由于統考文憑不受政府承認,所以國內的20所國立大學鮮少有獨中生,多數人會選擇就讀私立大專院校。這個問題引伸至家長對獨中教育的隱憂——既然統考文憑不受政府承認,孩子的前途會否受影響?東馬地區的獨中常面對這個問題。

獨中生獲錄取機會高

由于州情不同,東馬的獨中生不可棄考大馬教育文憑(SPM)。比起統考文憑,家長更看重大馬教育文憑,孩子多一個“國立大學”的升學選擇之余,或許也有機會成為公務員。

許多家長擔心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后,是否還有機會當公務員?其實,所謂受國家學術鑒定局(MQA)承認的國外大學指的是學術資格,要當公務員則是另當別論。我們時常提醒學生、家長和學校的輔導老師這個問題,以免產生誤解。

我要再次強調,獨中生的升學出路非常廣。統考文憑受到國內外高等院校承認,除了中、港、台外,西方國家逾800所大專也承認統考文憑。

起初很多西方國家對統考文憑並不認識,不過獨中生的動作很快,比我們先到了那些地方,有關大學的註冊官員紛紛來函詢問有關統考詳情,我們會提供完善的說明和分數公佈表,獨中生獲錄取的機會也很高。這是董總近10年來致力開拓國外升學管道的最新進展和成果。

另一方面,我認為獨中實施的留級制也是社會問題的因素之一。獨中不是義務教育,學費比一般國民型中學較高。學生成績不達標被迫留級或輟學,將導致社會問題增加。

海青班申請人數年年升

沈:目前,台灣和中國是多數大馬華裔生的海外升學首選。兩者個別有何特點?

李:僑務委員會為鼓勵全球海外青年往台灣習得一技之長,特別委請設備完整的大學院校辦理海外青年技術訓練班(海青班)。今年的海青班共有26所大學開辦超過40項學科,年齡介于17歲至40歲的人皆可申請。

海青班開辦迄今已有50年之久,大馬華裔生通過留台聯總申請海青班的人數逐年上升;從前主要開放給獨中生,現今也開放給國中生。

海青班是由台灣的科技大學承辦,主要是偏向技職方面,但是以大學的方式來授課。海青班適合兩類學生,一是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習一門手藝,二是讓學術水平還不錯,但對學術研究不感興趣的學生。我們也看到不少從海青班畢業生回馬后創業的成功例子,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此外,今年邁入第8年的台灣高等教育展也辦得一年比一年盛大。今屆有逾百所的台灣大學參與其盛,提供各項學科之余,也少不了獎貸學金。目前,大馬留台生已超過1萬人,預計在2年至3年內將突破2萬人。

林:海青班70%是專業訓練課程,30%是理論課程,另有實習和普通科目。修習時間為期2年,課程學費全免,學員只需自備課程雜費和生活費,總計約3萬令吉。

海青班畢業生將獲頒中英文結業證書,其資格相等于專科文憑(Diploma)。畢業后,可返馬就業或創業;成績優異者可向母校申請修讀大學課程,或自行申請到其他國家的大學深造。目前,大馬留台生占海外生的比例是最多的,而且品學兼優。此外,只有大馬僑生在台灣可以每年舉辦大專運動會,而且參與人數相當多。

另一方面,台灣政府將在月杪公佈海外人才留台工作的政策。我認為這是資源交流的管道之一,他們可選擇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再回馬創業,肯定占很大的優勢。

保薦優秀學生到中國深造

葉:在軟技術方面,台灣比中國佔優勢。我們目前正積極推廣中國的硬技術,如高鐵、航空航天技術等。我國政府每年都贊助逾200名瑪拉工藝大學(UiTM)的學生到中國修讀飛機維修課程;此外,另逾250名巫裔學生也獲政府贊助到中國修讀中文系,為中小學培育中文教師。

我們有提供為期6個月的中國大學預科班,讓學生直接在大馬上課,提前適應中國上課方式。成績合格者將以外籍生身分,保薦至中國優質大學繼續為期4年的學士學位深造,同時提供優厚的獎學金、學雜費、住宿費全免或減免。

中國擁有最富有生機的市場和無窮的商機,同時也擁有高新技術以培養尖端科技人才,我們希望為大馬華裔生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商機。較早前,在落實馬中文憑互認的協議下,大馬全面承認中國820所大學,中國則會承認大馬64所大學文憑。

獨中統考課程須與時並進

沈:獨中教育三語兼重。雖然民眾普遍認為獨中教育還是以中文為重,但事實上獨中對英文及馬來文的教育也毫不鬆懈。這是否意味著獨中生對掌握三語充滿信心?華裔生有什麼優勢和弱點?

魏:我們的確非常注重三語教育,獨中教育除了重視學術水準的提升外,也灌輸學生品德教育促進心靈成長,這有助于為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及積極的人生態度。

至于弱點,由于獨中始終是以華語作為主要媒介語,應用英語的機會不多,致使學生在英語表達能力方面也不強。有鑒于此,我們去年設立了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心,以加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創意思考。

我認為,獨中的統考課程內容較傳統、受拘束,但卻不得不為了應付統考而迫使教師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法。我們希望董總在這方面可作出改善,同時也明白不能偏離課程的重點,但教學法和考試方式應該要作出改變,以達至“老師愛教書,學生愛學習”的目標。

監管獨中統考課程不易

謝:華裔佔我國人口已少于25%,當中的獨中生也不多。一個民族要在如此充滿挑戰性的環境生存更應該團結一致,全力支持華人的民族教育。我認為華裔生的弱點主要是溝通和建立人際關係的問題。

此外,我也認同魏校長所說的,課程內容應該要與時並進,尤其是教材和教學法部分,學校的課程、教學法及制度也應該隨之作出適當的改變。

孔:我認同兩位校長提出的問題。董總監管著大馬60所獨中的統考課程,在其他方面也必須給予資源協助和支持,肯定還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我們不否認,課程發展步調確實緩慢,需要用更多時間與校長們配合並達成共識。

我們需要種子老師加入董總的編纂團隊。可是,種子老師在獨中非常難求,部分原因是校長不願意放手或老師無法分身。董總在時間上願意作出配合,最重要是能共同理出一個解決方案。

另外,我們常說獨中三語並重,到底有多少位獨中生能真正掌握三語?獨中的學習環境在應用語言方面有限,而且所接觸到的都是單一族群。我國是多元種族和文化的社會,國中的優勢是集合了三大種族,學生可融入不同的族群,接觸不同的文化。

儘管如此,獨中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很強,只要他們願意多花時間在語言方面加強,主動積極融入其他族群,必定能加強其溝通能力及建立強大的人脈關係。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