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行腳.中學生港澳游學團 走出溫室不當小花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校園行腳.中學生港澳游學團 走出溫室不當小花

供稿:中學生月刊



有一種游學團,要青少年徒步進行考察,自己學習搭公共交通工具、自己找餐廳、自己點餐、自己探索知識,希望青少年可以從自立、自主、自學中成長。《中學生》月刊希望透過這趟行程,讓自理能力薄弱的新新人類透過海外學習,懂得自立、自主、自律生活以及社會實踐能力……

中學生港澳游學團于6月11日划下美麗句點。如果說旅行是旅人的休息站,那海外游學團,便是青少年的學習充電站。經歷九天的中學生港澳游學之旅的魔鬼式獨立洗禮,來自全國11所中學的17位青少年,從一開始不會洗衣、不會點餐、不會燒烤、缺乏思考“為什么?”,更在許多抱怨與不願意主動中,走出溫室,學會了生活自理能力。

來自雪蘭莪八打靈再也格拉娜再也國中的甘俊康同學表示,這九天的學習旅程中,他體驗到了港澳的生活,用粵語和其他人溝通,同時也吸收到不少新知識。

在這幾天的行程裏,他嘗盡了酸甜苦辣,其中最大的收穫是學會獨立、自主獨立,做好每件事,學會收拾自己的行李、準備充足的飲水,整理床鋪和準時起床,更學會凡事都靠自己,行程結束后,他決定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



校園生活各有樂趣

三場大學巡禮,一場中學校園體驗活動,讓這群青少年多了一些課程的實踐機會,當中包括汽車引擎的接觸和認識、模擬飛機的駕駛、平板電腦畫畫學習、實驗進行等。

此外,他們在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的參訪中,也埋下了與國際接軌的競爭力種子,希望將來種子萌芽時,能激發他們思考及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趟行程中,學生也被安排到香港賽馬會官立中學進行校園體驗,在許瑞麒老師的安排下,除了校園的認識和參觀外,馬來西亞學生還有機會和香港學生進行一場西瓜大戰游戲,透過游戲的互動,讓兩國學生擦出學習火花。

文化保育藝術缺一不可

自從我國掀起了壁畫風潮后,越來越多人漸漸意識到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但90后的青少年對這方面仍缺乏認識,反應冷淡。為了挖掘灣仔有趣的歷史建築、社區的人與物,讓青少年反思對文化遺跡保護的意識,香港故事館安排了保育文化活動,導覽員May姐帶著他們步行去探索灣仔社區的美麗故事,之后由攝影及藝術教育工作者廖慧怡指導學生,如何透過攝影,捕抓社區集體記憶,並將之製成立體卡。

來自吉隆坡六福園中學的劉惠儀指出,從活動中她瞭解到很多該地的文化與建築歷史。在導覽員的解說下,她才知道以前的香港人是全家共睡一床,那種艱辛,非現代人所能理解。

在Pop Up手作訪的過程裏,要將照片製成立體卡不是件容易的事,導師廖慧怡表示,一天的攝影、文化導賞及立體相簿製作,大家都遇上了天氣、相片沖印、製作過程等不同的挑戰。

但學生們的投入和熱忱,才過關順利地完成了作品,她希望學生們能把這次的體驗記存心中,並且勿忘文化、保育與藝術是緊緊相扣的,缺一不可。

港澳行程不同體驗

談到古跡文化的保護,澳門在澳葡時代,已有完善的法規保護古跡建築。這次的澳門行,馬來西亞青少年見識到澳門的中西式建築相互輝映的歷史城區。

在澳門文化局的安排下,導覽員梁嘉豪帶著團員走進澳門,一睹大三巴牌坊、鄭家大屋、媽閣廟、崗頂劇院、大炮台、聖老楞佐教堂等。

“今年是第二次與《中學生》月刊進行港馬訪問交流,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有不同生活背景和經驗,他們有很多地方值得香港學生學習。今年的行程我們新增了探訪低下階層長者,令大馬學生看到香港繁華之外的另一面。希望將來我們能夠透過不同的平台,繼續增進兩地學生的情誼。”香港賽馬會官立中學許瑞麒老師說。

來自登州甘馬挽蘇丹依斯邁國中的許治堯在這一次行程中感觸良多,他說:“在這九天的行程中,我學會照顧自己、團體合作以及互相包容。這次的探訪活動,讓我明白要及時行孝,更要善待老人,給他們更多的愛心和關懷。”

2014年中學生深度漫游台灣民俗文化交流學習團

主辦單位:董總《中學生》月刊

日期: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

團費:RM3350

報名截止:2014年9月1日

網頁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zhongxuesheng

洽詢電話:03-87362337(分機252、273)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