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北馬.李奕翰要更多人正視慘案 《越洋控訴》演英軍殺戮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文藝北馬.李奕翰要更多人正視慘案 《越洋控訴》演英軍殺戮史

報導:蔡愛卿
改編自發生在英殖民地時期的峇東加里慘案的中文舞台劇《越洋控訴》,是今年喬治市慶典的亮點之一。沒有陣容鼎盛的製作團隊和華麗舞台,《越洋控訴》將一段沒有受到太大注意的真實歷史事件搬上舞台,希望喚起更多人正視這段歷史。



《越洋控訴》是留台年輕導演李奕翰自我挑戰的最新力作。其緣起其實來自郭仁德與其兒子郭義民所寫的一本書《越洋控訴》,這本書的作者通過訪問當年的倖存者與家屬,記錄了這宗慘案發生的經過,以及越洋到英國追討公道的經過。

峇東加里慘案發生在1948年12月11日至12日,在雪蘭莪州峇東加里新村一個橡膠園內,英軍射殺了24名手無寸鐵的村民,燒燬村莊,倖存的婦孺被迫搬離。許多家庭自此顛沛流離,三餐不繼。64年后,郭仁德先生義務成立“追討英軍屠殺罪行工委會”,幫助這群罹難者家屬追討正義。

被父親精神感動



李奕翰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在書局發現《越洋控訴》這本書。雖然此書充滿枯燥的法律用詞,但是他看到書中所寫受難者的慘況,以及他們的遺孀和家人的處境時,他非常憤怒與難過。

他受訪時說,郭義民是郭仁德之子。他本來反對其父親為慘案受害者討公道,因為當時郭仁德的身體健康已很差。但郭仁德堅持行動,直到他2012年去世之前,他依然在積極為慘案討公道而奔走。

郭仁德留下了他在兩年內收集到的大量資料。其兒子郭義民受父親的不懈精神感動,也加入了追討公道的行列。不同的是,身為律師的郭義民是以法律為武器,越洋到了英國的法庭去追討。

他說,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案件。透過戲劇營造出來的張力,將會讓觀眾對那個時代所發生的慘案更有想像力,這將幫助馬來西亞人正視這些被遺忘的歷史。

舞台劇結構2線並行
家屬義士呼應還原歷史

《越洋控訴》劇本結構以兩條線並行,一條是慘案受害者遺孀和家人的悲慘遭遇,另一條是郭氏父子二人大義凜然,挑起這個沒人敢挑起的歷史重擔,追索冤案真相,鍥而不捨。兩條線互有呼應,盡力還原歷史,點出英國殖民政府的殘暴和不人道。

第一次處理歷史題材的舞台劇,加上又編又導又演,李奕翰此次面對空前的壓力,也戰戰兢兢。加上新加坡場次將有倖存者家屬來觀賞,更令他力求做到一絲不拘。

“《越洋控訴》中有多種表演藝術元素,包括皮影戲、人偶和真人演出。全劇只有3名演員分身演出多個角色,還必須操縱人偶與皮影戲。”

他採用多元手法來呈獻,是因為那些人所經歷過的事都太複雜了,單靠演員表演,很難表現出其多面性。但即使如此,他認為舞台上的演出手法,始終無法再現證人親口講述慘案經過時,現場充斥的凝重氛圍。

除了本身親自演出,另外兩名演員分別是劇場資深演員,也是第一屆金視獎最佳男主角入圍者以及戲炬獎最佳男主角曾宏輝,女演員則是畢業自雙威大學的新晉演員周芷伊。

瞭解正義非盲從
用知識抵抗不平等

李奕翰說,《越洋控訴》這本書告訴我們,人們必須用知識去抵抗不平等,爭取正義,而不是人云亦云地盲從。該書作者之一郭義民是個律師,他就是利用法律知識,越洋為受害者家屬討公道。如果沒有知識,只靠感性的同情,根本是做不到的。

除了將弱勢一方書寫的歷史搬上舞台,李奕翰導這部戲也有其背后的信息,就是正義到底是什么。他發現許多馬來西亞人都不了解什么是正義。他們所謂的正義更多是人云亦云,自己沒有分辨對錯的能力。

在郭義民安排下,他親自拜訪了慘案其中一名證人林亞英。他說,林亞英告訴他的話,與書中所寫絲毫無差,可見這些事實深深刻在他們的腦海,即使再講千百次,還是同樣的內容。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他坦言自己實際上並幫不到什么。只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該事件。

《越洋控訴》演出詳情

呈現/制作單位:好事發生工作室Good News Artspace

演出語言:華語、英語及方言(演出備有英文字幕)

日期/時間:8月2日(周六)3pm、8pm,3日(周日)3pm、8pm

地點:牛后105號SINKEH Studio

票價:成人RM33、學生RM23(每場只限40名觀眾)

購票:Mr.Tan (012-4282711)

面子書:https://www.facebook.com/goodnewsartspace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