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世还想当记者 爱写作日阅3份报纸
独家专访 : 张晓真
前新闻从业员──陈玉水
(八打灵再也9日讯)在2014年全国新闻俱乐部颁奖典礼上,获颁“终身成就奖”的陈玉水老先生,退休后仍难免怀念跑新闻的日子,更笑言:“若有来世,我还是要当记者”,对新闻工作的热诚,并不因年纪增长而有半点减少。
他在这之前接到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陈先生,有人为您提名(终身成就奖),请问您接受吗?”,后来获知自己得奖,感到很惊讶。
他笑言,挂断那通电话后,就无从确认到底这是不是骗局,直到领奖当天仍未获得正式通知函件,期间还不断到处问人:“请问,是你提名我吗?”
事实上,陈玉水是在大马新闻从业员俱乐部主席莫达提名下,成为首名获颁此殊荣的华裔前新闻从业员。他接受《中国报》专访时坦言,在报馆服务多年,成就和贡献受人肯定,心情很是兴奋。
活跃撰书写专栏
该颁奖礼于今年5月26日举行;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这个日期对于陈玉水而言,是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因当天也是他与太太张玉英的钻婚纪念日。
陈氏从小喜爱写作,投身新闻界也是兴趣所致,即便现已进入退休生活,仍活跃于撰写书籍及写专栏,他也风雨不改每天翻阅至少3份不同报纸,紧跟时事脚步。
陈氏仍热爱写作,曾经撰写《逆耳的忠言》和专访集《新闻人物》,如今也正《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一书作各方面的筹备。
陈氏在退休时是《南洋商报》副总编辑,他笑言,令他不离不弃的为报馆服务35年,原因是编采部拥有自主权,管理层绝不干涉。
“当时的董事经理卓振强,把新闻稿交给我,直言他不在行,千万别因为新闻稿是他拿来的,就必须要刊登,还交代只要有新闻价值的才刊登。
“无论怎样,我还是得说,没有《南洋商报》,就没有今天的我。”
不断进修吸收更多知识
陈玉水说,记者需要不断进修自己、不停学习和吸收新知识,不能永远原地踏步。他说,只需一篇文章,就能让人看出笔者肚里有多少墨水。
他说,当记者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中文报记者更是三语都要精通,挑战更高。
他发现许多年轻一辈在报界做不长久,很大原因是待遇和福利问题。
“报馆要求记者要有专业资格,却没有给予相等的薪水,而华文报最难做,因为需要通晓三语。”
陈玉水希望各报在记者的福利方面做出调整,吸引更多新晋人才。
访4任前首相国父最讨喜
陈玉水从事新闻工作35年,曾亲身采访过4任前首相,见识不同领导人的领袖风范,历届首相的独特作风,都在他的采访生涯留下深刻印象。
忆起当年,陈玉水形容第一任首相已故东姑阿都拉曼为人风趣和心胸广大,记者都很喜欢他。
“我还记得,采访东姑为渣打银行大厦开幕礼时,银行巨擘都来齐剪彩开幕,一名女摄记却开口要求:‘东姑,请问可再剪一次吗?’东姑反问:‘何事?’女摄记坦言没拍到照片。
“东姑立即要求在场嘉宾帮这名女摄记,再一次剪彩,同时打趣的提醒她:‘不好再错过机会’。”
陈玉水对第二任首相已故敦阿都拉萨的印象是“很勤劳和有远见”,当时更主动与中国建交;第三任首相已故敦胡先翁发言很谨慎;第4任首相敦马哈迪则是最有才干和有问必答,也是最受报界欢迎的人物。
需有冒险精神敢敢试
陈玉水在职业生涯当中,最难忘的采访经验包括513事件、越南战争、尝试实验飞行的飞机等。他说,当时勇气很大,也不懂哪来的一股傻劲,不过他认同身为记者,就应该拥有冒险精神,勇于接受挑战。
他追溯,上述采访经验都让他身处危境,513事件戒严期间,3天3夜留守报馆没回家,家中还有一名身怀六甲的太太和5名孩子;受邀采访越南战争前需签生死状;试乘实验飞行飞机,保险公司说明不受保等。
尽管如此,他认为这些都是难得经验,从不后悔当初决定,并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