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預算案工作坊.廖中萊:馬華捍衛華社權益 施政框架增華裔優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15預算案工作坊.廖中萊:馬華捍衛華社權益 施政框架增華裔優勢

(吉隆坡12日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說,馬華與華團除了共擬明年度預算案外,也擬訂“馬華施政框架”,以通過國家政策提昇華裔經濟優勢,捍衛華社華商利益,確保華裔子民不會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被邊緣化。



他說,隨著華基政黨重新入閣,華團領袖認為華裔正副部長所掌管部門單位是重視華商企業和華裔經濟領域,因此寄予非常高期望。

“在這個框架下,華社可以結合其他族群力量進軍海外,在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大趨勢下,開闢一條符合國情的高收入國專屬路線圖,展現多元文明、多元種族、現代化世俗國的存在價值和必要。

他說,馬華部長會以馬華在內閣影響力,和馬華正副部長,來配合落實這個施政框架。



提升技能和生產力

廖中萊今午為馬華主辦與華團的“2015財政預算案”工作坊開幕致詞時說,規劃2015年預算案和長期性的施政框架,是一項艱巨任務。

廖中萊建議,通過提升技能和生產力,以及針對性社會發展項目,提升人民收入和福祉;經濟發展上,在追逐高成長外,也要確保包容性和公平分配,讓全民受惠。

他說,公共財政上,應推動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必須兌現財政改革目標,避免重蹈公共財政與債務陷阱,即政府從開源節流兩方面同時下手,確保財政預算持續擴張之下,仍可達到降低財政赤字的目標。

“我相信只要政府嚴守財政紀律,即可達到目標;在社會發展政策上,馬華主張以公平方式規劃社會發展開支,尤其是教育、醫療保健和資訊科技普及化的發展開支,提升各族群的技能和生產力,拉近各族群和社會的貧富鴻溝。”

廣納非土著進公共領域

廖中萊說,馬華鼓勵廣納更多非土著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平衡公共體系內的種族比例,同時提升公共遞送效率。

“我們鼓勵私人界扶持中低階層土著創業和加盟,協助提升土著經濟地位。這將確保所有人不分種族從國家轉型中受惠。”

他說,在城市化趨勢下,未來將有更多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尤其是土著人口,華人本來就居住在城市地區,高達92.4%華裔就業人口和90.3%的華裔企業聚集在城市區,若可以協助土著創業或就業,提高收入,當經濟蛋糕擴大后,華裔將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此外,他說,馬華將在政府內鼓勵官聯公司和華裔中小企業展開策略合作,攜手開拓海外市場,政聯公司擁有雄厚資本、人才和國際網絡,而華裔中小企業不但善于創新求變,而且靈活度高,可以輕易融入當地市場,馬華願意扮演橋樑角色做出這類合作的安排。

蔡智勇:明年多因素衝擊經濟

馬華副總會長兼財政部副部長拿督蔡智勇強調,2015年將會是大馬最具挑戰和艱鉅一年,因許多商家及人民都擔心明年會衍生通貨膨脹、消費稅、燃油漲價等課題。

他說,上述各種因素都可能會為我國經濟帶來衝擊,而或影響今年及明年達到預期的國內總生產率。

蔡智勇今午出席馬華2015年財政預算案工作坊致詞時說,政府將會繼續推動合理化補貼政策,以協助低收入及中等收入群。

“政府會透過合理化補貼政策,將擬定政策怎樣確保低收入家庭受惠,怎樣減少及解決走私及舞弊問題。”

他說,針對首相即將在10月提呈的2015年財政預算案,政府在推出我國2015年財政預算案前,將會收集各領域的意見及建議,為此,他希望此次的工作坊能夠收集各造在各領域的看法及建議。

“今天舉辦的工作坊,是希望聆聽華團及華商的意見,以便馬華收集各造的意見及建議,在本月底截止前,提呈建議給政府。”

馬華願當馬中溝通橋樑

廖中萊說,馬華願意擔當我國和中國兩地政府、商家企業和社團之間溝通橋樑,利用我國和本地華裔的語言、血緣和華商網絡優勢,加強兩地經貿投資合作關係,同時為本地非華裔商家,尤其是土著商家開拓更大市場。

他說,我國華商與全球和亞洲地區的海外華商網絡保持密切關係,尤其是中國。

此外,他說,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說,2015年預算案是第10大馬計劃下最后一個年度預算案,肩負起完成第10大馬計劃下既定目標和項目的使命,這也是啟動第11大馬計劃的重要基石和潤滑劑,確保我國在最關鍵的5年全力衝刺,在2020年實現高收入先進國願景。

“我國擴大內需,走向更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在2020年實現高收入先進國的目標,帶來很大阻礙,政府在規劃未來5年的大馬計劃時,將會面對嚴峻挑戰。”

應優先處理4問題

廖中萊說,馬華認為政府必須優先處理4項問題,包括大專畢業生與市場脫鉤、本地員工技能偏低、留住和吸引人才,及避免弱勢群體被邊緣化,否則將阻礙我國走向高收入國的目標。

“馬華建議加強公共大學與市場關係,培訓市場所需勞動力,加強溝通和社交技巧、語言能力等軟性技能;加速低學歷、低技術和中等技術員工的再培訓工作,確保在經濟轉型中繼續獲聘。”

“創造大量高增值、高收入工作,並以各種獎掖鼓勵企業採用高技能員工,為經濟轉型營造有利環境;提供有效的社會保護網,包括基本醫療保健和失業援助金,讓弱勢群體獲得基本保障,再通過教育和再培訓協助他們獲得工作。”

他說,馬華主張加強華社對國家轉型政策的理解和參與度,馬華將代表華社,與政府相關單位探討和研究,如何加強中小工業和服務業在主流國家政策內的角色。

社會結構呈“啞鈴式”

廖中萊說,我國整體社會目前是“啞鈴式”社會結構,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工作人口比例高,中等收入工作人口小。

他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每月家庭收入低于4000令吉的家庭占相當大比例;超過60%的土著家庭低于這一水平,而印裔家庭和華裔家庭的比例分別達54.8%和41.2%。

“每月收入超過8000令吉的家庭卻持續上升,特別是家庭月入超過1萬令吉的比例更顯著;城市地區尤其明顯。”

他說,數據顯示,在630萬戶家庭中,有約47%戶家庭屬于弱勢群體或低收入家庭,當中高達69%的家庭住在城市地區,每月家庭平均收入大約只有2334令吉,超過60%城市家庭的月入,少于3600令吉。

“66.1%家庭屬于年輕階層,一家之主平均年齡低于40歲,這些弱勢家庭的教育水平偏低,高達85.5%家庭一家之主的學歷只有中學或更低,70%家庭從事低技能和低層次工作,主要集中在非正規領域,尤其是低價值或無收入保障工作。”

辦工作坊收集意見

廖中萊說,在政府提呈2014年財政預算案時,馬華因為沒有入閣,缺乏有效管道把華社聲音帶入內閣,已導致華裔在2014年預算案中,包括扶弱政策、華教、華人新村,以及和華人息息相關的領域等受到忽略。”

他說,藉此此次舉辦的工作坊,他希望通過這次的腦力激盪和集思廣益,收集代表不同利益的社團、機構和領域的建設性意見和期許,納入2015年預算案和馬華施政框架內。

“2015年預算案將在10月份提呈,而我也計劃在10月份對外公佈馬華施政框架。”

出席者包括馬華署理總會長拿督魏家祥、副總會長拿督蔡智勇、拿汀巴杜卡周美芬、拿督李志亮、拿督何國忠、馬青總團長張盛聞、婦女組主席拿督王賽之、教總主席王超群、董總署理主席鄒壽漢和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小型企業組副主席孔令龍。

中小型業者建議
延長外勞准證期限

(吉隆坡12日訊)在綜合中小型業者商討后呈交給馬華的建議中,業者建議政府在2015年財政預算案中能夠重新檢討延長外勞工作準證的期限。

首相署利商特工隊(PEMUDAH)成員拿督蔡兆源是馬華主辦的2015財政預算案工作坊的經濟組嘉賓之一,他在代表中小型業者商討后呈交相關建議給馬華時透露,雖然政府允許外勞工作準證期限最長10年,但僱主仍需每2年去更新。

減少流失熟練外勞

“業者促請政府能夠延長成每3年或4年更新一次,以減少流失熟練的外勞。”

他說,在中小型企業營運過程中,船運費和裝卸費是物流工業大課題,因此業者們建議政府成立一個物流理事會來解決問題,畢竟物流是關係著供應鏈。

他說,中小企業首50萬令吉可徵稅收降至19%,並在2016稅年生效的措施可提前執行,即明年開始執行,因為明年4月1日開始已落實消費稅,政府稅收也會增加。

此外,他說,針對燃油和電費課題,業者認為政府不能突然宣佈調整,政府應該要給予6個月至12個月,讓商家有時間做好準備。

另外,他們也建議政府在落實消費稅時,不應嚴格執行,必須給予2年的寬限期,消費稅首落實2年必須以教育式來執行。

改詞匯提升小學地位

馬青總團長張盛聞說,董教總和校長職工會提出了華社不要用全津和半津小學等詞彙,反之應改用政府學校或政府資助學校,以提升有關小學的地位。

他說,不論何源流學校,都應按學生人頭計算行政開銷費用,而華社文教組織都希望政府制度化撥款給所有華文學校。

張盛聞週六在馬華2015年財政預算案工作坊中,總結文化、教育和華團問題時,這麼指出。

張盛聞也透露,在第13屆全國大選前,政府是通過一個大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發放50份獎學金予優秀的獨中統考生,讓他們繼續深造,但后來由於缺乏資金,這項每人獲4萬5000令吉獎學金就此被終止。

“華社希望政府在未來能有類似的基金,協助造就更多的優秀獨中生。”

詢及政府會否承認統考等問題時,張盛聞說,董教總、校長職工會和馬華有關討論已進入最後階段。

他透露,工作坊討論的一些課題實際不適合在財政預算案上提出,包括師資短缺、大學生錄取率、學校發展撥款等。

他強調,上述課題涉及的行政及政策偏差問題,應該歸納在第11大馬計劃下,而不是財政預算案備忘錄內。

30日前綜合意見呈財政部

馬華署理總會長兼首相署部長拿督魏家祥指出,馬華會把2015年財政預算案工作坊所收集意見,整理綜合后,在7月30日前提交致財政部。

他說,此次工作坊所收集意見是來自華社文教組織、商會以及其他社團,針對財政預算案訴求。

魏家祥總結2015年財政預算案工作坊時說,此工作坊是一個讓馬華可以最直接聆聽各領域業者的聲音的管道。

他指出,全國最新生意註冊資料顯示,98.5%是屬於中小企業,當中有三分之二與華人有直接關係。

“在662萬商業註冊當中,幾乎90%是服務業、5.9%是製造業、3%建築業、1%農業及0.1%屬於其他領域。”

他強調,所有領域都必須平衡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刺激振興國家經濟。

魏家祥透露,他也對華社對消費稅瞭解的程度感到驚訝,並擔心若此情況持續,消費稅落實執行后將落得“亂糟糟”的局面。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華社中小型企業竟有高達61%業者完全不知何為,25%只懂一點,只有3%完全清楚消費稅的運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