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英:美食中心Fusion時代

外勞掌廚,引發口水大戰,檳州首長阿英哥恐怕也始料未及。民以食為天,關係口福,自然人人有話說。

不讓外勞掌廚,就可以保留道地美食和古早味?

想在小販美食中心尋古早味?可要大失所望,因為商業味代替古早味。我們的小吃,早已進入Fusion時代。炒粿條的是印尼Kakak、賣雞飯的是越南小姐、主持肉骨茶檔的是緬甸阿弟、烤沙爹的是孟加拉大兄……

蠅頭小利,誰還那么天真那么傻,堅持親力親為、手工製作、古法烹調,以維護傳統廚藝為己任,肩負文化傳承?

看見外勞掌廚,總是卻步,因為對他們的廚藝沒信心,拒絕捧場,還有其他選擇。

若立法禁止外勞掌廚,卻是小題大做,有歧視之嫌。

美食,從來不關膚色國籍,只在乎色香味,若定論外勞掌廚即失去古早味,就如斷定金髮碧眼的老外學不會中國功夫,或認為華裔廚師煮不出精致法國菜。

出外用餐,不會特別在意食物正宗不正宗,反而會要求美味不美味,品質好不好,衛生不衛生。

食物美味可口,就算是火星人烹調料理,又如何?

前幾年一部卡通動畫片《料理鼠王Ratatouille》,主角大廚師就是一只小老鼠,人們印象中骯髒可惡的老鼠。

影片帶出了一個重要訊息,片中的廚神道:“不論是誰都能夠烹飪,哪怕他只是一隻生活在陰溝裡的老鼠。”

廚房,講究的是手藝、熱情及天分,只要有夢想和熱情,加上努力,人人都可成為大廚師。

本地人掌廚就美味?

外勞掌廚,不敢捧場,原因非膚色,而是熱情,他們來本地打工找兩餐,淘金幾年后就歸鄉,有多少人會認真學習廚藝?懷著大廚偉大夢想拿鑊鏟?

由本地人掌廚,難道就是美味保證?那也未必。當你光顧挂“正宗檳城蝦麵”或“正宗巴生肉骨茶”的攤檔,吃起來卻完全不是那個味道,亂煮亂賣,你就想砸招牌!

檳政府保存傳統,捍衛原汁原味美食的努力,令人欣賞,可是知易行難,處理不好,就變成膚色歧視。外勞不允許掌廚,本地食物應由本地人料理,聽起來和“本族事務本族管理”分而治之的種族論一樣荒唐可笑。

飲食文化會隨歲月而變化,所謂正宗,都是經歷時間流傳不斷改變,你今天吃的白米飯,和祖先的白米飯,肯定不同,以前用柴燒飯,如今電飯煲代勞,如何原汁原味?

舌尖上的堅持,不如舌尖上的安全,人們更擔心是外面的黑心食品。地球村時代民族融合,飲食文化大交流,餐桌上更多彩豐富,味蕾也更享受。

本地美食,in或out,食客是裁判,汰弱留強,市場定律。

為官者有心保留傳統美食,請多多推廣,出錢邀名師傳授廚藝,讓小販有安心經營的環境,而不是立法禁止阻擾。

本土美食衛生和品質若有保證,不愁沒捧場客。否則,以后我們只有吃漢堡炸雞啃薯條了!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