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
蔡愛卿(北馬專題主任)
我在香港和本地都買過有關香港與台灣本土文化的書藉。我不喜歡枯燥的學術性文章,感性有趣的小文章和照片、繪圖是我的最愛。通過這些淺白的方式去了解一座城市,比官方宣傳資料要深入得多。
馬來西亞缺乏這些書。即使是喬治市2008年入遺之后,書寫檳城並結集出版的只有杜忠全吧了。令人萬分雀躍的是喬治市世遺辦公室終于在今年的入遺慶典時,出版了兩本與喬治市本土有關的書籍。一本是有關老行業,一本是由40名作者撰寫的喬治市故事。這本書的作者多數不是專業寫作人,但都與喬治市有深厚淵源。由他們口中說出來的故事,娓娓而動人。
那些在檳城老去的人,喬治市對他們的一生產生巨大影響。從事本土歷史研究工作的陳劍虹老師,在文字中首次透露他之所以愛上歷史的原因,原來就是香港巷后的張氏清河堂裡的張弼士牽的紅線。作家溫祥英雖然不是檳城人,但他居住檳城長達半世紀,曾經擔任聖芳濟中學校長直到退休。他講述這間天主教會學校在90年代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其修士傳統,揭露只有身歷其境者才知道的一些細節。看完他的文字,以后再經過華蓋街的聖芳濟中學,也許你的想法再也不同。
文字中道出童年
而那些在喬治市長大的作者,在文字中娓娓道來的則是童年時不為人知的小秘密,那些被大人禁止前往的后巷,偏偏總是吸引著孩子們的好奇心。曾幾何時,喬治市的后巷是多么精彩,那是建構孩子們童年的重要場地啊!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在喬治市長大的作者都已經離開那裡,甚至已經離開檳城多年。這座城市承載他們成長歲月的快樂與悲傷,但留在他們筆下的,多數是快樂的回憶。即使有些事情不大美好,一切也雲淡風輕。
《喬治市:我們的故事》這本書也許並不完美,卻是一個標誌性的開始。欣聞世遺機構已表明他們在未來將會出版更多書籍,讓那些精彩故事流傳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我們也有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