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吉:禮失求諸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廖朝吉:禮失求諸野

我常質疑朋友對原汁原味的偏執,會不會是一種妄想症?食物的美味取決于食材、手法及廚師,端到食客面前,美味與否,又是食客的主觀懷想。食材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天的雞和20年前雞的飼養方式差別之大,匪夷所思。何以雞沒雞黃,蛋沒腥味。



廚藝是個性的展現,是廚師的天才,談傳承,也只是說說而已。到處走走吃吃讀讀看看的食客,都有個不傳的口訣,趁著師傅還在掌廚,有機會要多回去吃吃。人沒了,味道就沒了。

談美食的文章,都喜歡以追憶的筆調,描述街頭巷尾逝去的美味;又或以驚艷的筆調,描述發現新美食的喜悅。食客都是一群半新不舊的追夢者。懷舊者基本不相信還有什么原汁原味,一頭栽進故紙堆裡面,追索文人食客筆記,收集食譜,藉以懷想。“原”本就是個沾滿塵埃的字,一旦追究起來,你就找到這些名字:林金城、朱振籓、陸文夫,再加上星期一剛過世的江獻珠。

師傅都明白,廚藝是歲月的歷練,夾雜著食材、手法的變化,還有就是遷就食客口味的變化。一間可以歷久不衰的老店,同一道菜的做法食材味道,考究起來就是一副食客味覺的歷史變遷圖。



為食客創造傳奇

師傅也明白,食客們爭相吹捧的“美味”、“天才”,其實就是師傅迎合了時代精神以及傳統做法所作出的推陳出新,只是冠以同一菜名。他們也明白,只有讓菜一直討好,一直好吃,才有所謂的傳奇。數祖忘典,禮失求諸野,都是常見的事。有些廚師很介意,更多的廚師很坦然。只要迎合了食客,他們會替你補上典故,會替你創造傳奇。

我不介意移工外勞當我的小販主廚。你按著臉譜膚色去選擇餐廳小販,往往失望的多。我更期待在緬甸的街頭吃到熟悉的“原汁原味”肉骨茶,在印尼的街頭巷尾吃到檳城咖喱面,在越南的餐廳打開菜單來看,斗大的廚師推薦寫著“馬來西亞豬肉粉”。

他鄉遇故人,禮失求諸野,又何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