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專業陰謀論的省思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溫任平:專業陰謀論的省思

“所有的專業都可以說是對普通人的陰謀”,許多年前英國大文豪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即曾直言不諱。我想這判斷應該允許有例外,如果李宗舜每週寫詩5首,一個月產量22首,他算得上是個“專業詩人”了吧,可他的專業對誰都沒有壞處。宗舜每個月的作品也賣不到多少錢,22首可以換取到的稿費大概不足500令吉。兩岸三地再加上新馬,均不曾聽聞“以詩訛騙”的新聞,即使詩壇祭酒如余光中、楊牧,也不可能把他們的佳作,當古董或玉石那樣招標、拍賣,高價售出。



作為一種專業,詩的寫作很難構成什么陰謀,不像受尊敬的專科醫生,明明知道面前癌症患者病情已到末期,病入膏肓,仍向病人家屬建議做電療、化療,搾取病黎與其親人的最后一點財富。病人臨終還得飽受肉體的煎熬與摧殘。水喉、汽車、手機、電腦……各類技工也可利用他們的專業或半專業,向顧客索取不合理的修理費。這方面的“受害者”不勝枚舉,幽默大師蕭伯納的洞察力確是深邃獨到。

科技專業當然可以是巨大的“陰謀”,在亞洲不少國家,汽車業代替了腳車、牛車與三輪車;在歐洲,汽車取代了馬車。LED取代了LCD,逼迫后者銷路下跌,賤價售賣。諾基亞打敗了摩托羅拉,蘋果與三星又把諾基亞逼至懸崖,當年發明隨身聽、允稱科技奇葩的SONY申請破產。一個更專業、更先進的企業集團使另一個企業團體受傷,物競天擇,那是沒跑兒的事實。每一項科技的、功能的、學理的突破(更專業化),都會將一些落后者擊垮淘汰,但同時攜來新科技的新困擾。

網絡科技造福人群



股神巴菲特與比爾蓋茨是好友,可巴菲特連一張微軟的股票也不敢買。巴菲特覺得科技日新月異,拿不準一項新的電腦硬體或軟件出現,比微軟效能更好,速度更快,微軟股價可以像高空墜物那樣,巨幅下挫。巴菲特不冒這種投資風險。

網絡科技造福人群,這個前提沒錯吧?是項前提的附帶意義是:不諳網絡科技的人(人數也不少)確乎處于不同的文化環境。有發表慾的人可在網上留言,發表作品(可以是畫作、攝照),報導有照片為証的近況,把自己親手炮製的食品,與在外宴飲的菜餚都放在網上展覽,相當程度上緩解了紙版報章的負擔,網絡成了“自己的報章”,成了主體的外在延伸與空間拓展。它顯然有助于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惟由于不易驗証網友身分,主體(個人、私人)與虛幻的“過度接近”(proximity),有時會帶給自己不少麻煩,甚至風險。

筆者在網絡上游弋不足二載,發覺網上可以“正常與瘋狂並置”(比方說:寫詩),同時察覺網絡能發揮“召喚的動能”(invocatory drive):一個通告貼上group:天狼星方陣,可省卻發出50封公函的郵費與紙張浪費。在寬可飆車的網路上,我離專業太遠,可能連新丁也談不上。我正在努力把抽象變成具象。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64